近日,洛阳一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智的一篇作文火了,“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他在作文中的这一句话让很多家长汗颜。
原来,小智的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下班后还要用手机处理工作,平时也会玩手机放松一下,他看到作文后也自责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小智的妈妈说,看到孩子的作文后,她和老公进行了反思,老公表态以后不管工作多忙,每周都要抽时间专门陪孩子。小智妈妈介绍,孩子放假后,小智爸爸陪孩子的时间明显多了,孩子特别开心。
有这样的一句话
世上最远的距离
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
手机正深深影响着家庭生活
很多爸爸妈妈沉迷玩手机
孩子也渐渐模仿成为“低头族”
父母沉迷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1.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加盟“低头族”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父母经常陷入看手机模式,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导致孩子也对手机“爱不释手”,沉迷其中,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影响身体发育。
2.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不擅于沟通交流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关注和提高亲子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当父母不自觉地成为“低头族”时,必然导致与孩子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
3.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更容易感到孤单
因为玩手机,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很少干预孩子的事情。“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弱,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其实
智能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
关键在于家长如何使用
如何约束自己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离不开手机的原因
1. 跟父母的身份认同有关
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转变为一个“有家有孩子”的人,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年轻的父母没有完成角色身份的转变。
2. 过分认同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
很多家长把自己看作是教育者,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沉迷手机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去完成作业或者去做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放下手机,从约束自己行为开始
约束1:休息时放下手机
休息时要求自己不看手机,如果必须看手机,不妨征求孩子的同意。
约束2:设置固定时间看手机
比如养成一个习惯,抽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一些不紧急不重要的微信留言,以长文的方式详细回复。
约束3:减少在孩子前的手机使用率
如果孩子在身边,家长的手机通话或互动时间尽量简短一些。谈话结束马上把手机放在一边。
各位爸爸妈妈
放下手机与孩子真正在一起
从约束自身做起
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原则
更多地陪伴孩子
如何远离手机
策略1:陪伴孩子,用合理安排替代手机使用
制定时间分配的计划,合理安排好下班回到家后的时间,用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手机,把目光从手机屏幕转移到家庭生活。
从“必须要做的事、想做的事情、应该要做的事”三方面安排家庭生活作息表。
策略2:激励孩子,用共同兴趣和谐亲子关系
从充实家庭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放在手机上,父母多陪孩子做户外运动,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爬山等,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策略3:约法三章,用共同的约定建构家庭手机规则
首先要清晰地指出家庭成员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孩子求助的时候,父母立刻要放下手机回应孩子;在家时间,一天触碰手机不超过1个小时。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如就餐时,尽量避免不看手机;外出活动时,不带手机充电器等。无论何时,家长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爱的教育。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能看到。让孩子成为家庭用手机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父母和孩子任何一方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