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个性签名设计,他们才是从古到今的开山鼻祖

中国人,写方块字。

上学时,工整美观,语文成绩差不了;工作了,能拿得出手就行,毕竟电子产品普及,无纸化办公盛行。

不过,一到签名的时候,特别是大型集会活动,你作为嘉宾要在签名墙上现场挥毫,能不能把名字签得龙飞凤舞,就事关脸面和风度了。

于是,街头小摊、电商平台上,签名设计的业务便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了。

(一)

签名,从古到今都非小事,而是大节。

尤其是古代大书法家,他们将汉字写到了极致,自己的名字更是写得如行云流水,比现代一些人的签名精彩若干倍,极具美感和标志性。

无论是遵循笔力的线条,还是起笔藏锋、露锋的变化,看似信手拈来的签名背后,是对汉字和书写章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从王羲之签名里不重样的“之”到宋徽宗的“天下一人”,他们用心设计的签名,如今依旧让人拍案叫绝。

王羲之在签名的处理上,已经达到哲学的高度:挑起矛盾,再达成统一。也就是说,他在字形上做到了随意安排,但在具体安排时,又有踪迹可循。

阅遍历代书家,王羲之是把签名做到如此多变,又如此和谐的第一人。

每每欣赏王羲之的落款,总有一种如临至尊的感觉。这变化莫测的线条间,流淌的是艺术家的个人追求和高雅情操,看这“之”字,真是一线连心,直击灵魂。

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和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观其签名,不得不说,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尽得乃父真传!

(二)

说到签名,先从花押开始说起。

花押的另一个名字,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听到,就是“画押”。犯人认罪,在认罪的供状上留下确认的痕迹,是为签字画押。

其实,这只是后人的片面理解。花押,远比这个要浪漫文雅的多。

《康熙大字典》解释:“押,说文,署也。”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因 “押”上的名字多以草书写成,或画成像花一样的符号,故又称花押、画押。

花押,发于唐,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

它是个人化的署名,当中会使用不同的笔迹及符号,使个人化的署名更美观,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防伪功能。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艺术签名”。

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花押,应该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墨宝《鹡鸰颂》上。上面的花押,也就是他的个性签名——有人认为这个花押是“李隆基”三个字的合体字。

还有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也不落人后。在他留下来的作品上,往往有“天下一人”的花押,个性的表达了自己身份尊贵和艺术功力的深厚。

到了明代,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花押则更加复杂,被认为是“由检”二字的合体,他还命人刻了一枚玉印,把这个花押盖在了很多地方。

最有一番寓意的花押,不得不数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签名”了。

众所周知,八大山人身为明室后裔,一生在国破家亡中生存,对自己的际遇哭笑不得,因此他的花押是八大山人形态的“哭之”,抑或“笑之”。

清朝李鸿章的签名,像一个肃字,很复杂。在《辛丑条约》上,可以见到李的这种签字。

(三)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伟人毛泽东留世书法作品中的签名,几乎每个都有变化。其签名如同他的书法,都有鲜明风格。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毛泽东的书法较为传统,特色不明显。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签名,“毛”字多无撇,似长枪大戟,刚劲,充满必胜的信念与豪情。

这一时期恰逢战争年代,工作匆匆,简化书写,轻灵快捷的行笔,更注意实用性。

#p#分页标题#e#

4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签名的“毛”字再也不是没有头(撇)了,这个“头”从开始的短撇到十分潇洒的长撇,其签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0年代末至1965年,是毛泽东行草书法艺术颠峰时期。

因而,他对签名的理解比一般的书法家要深刻得多。其签名颇有动感,同月日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珍品。

(四)

签好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反映出自身的知识修养。

方寸之地的签名,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一个完美的签名,需要有好的意念和适当的形式相结合,把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现代美术揉合起来。

一个好的签名,需要有流畅的线条,稳定的重心,合理的布局,巧妙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上学的时候,因为喜欢书法,曾一度沉迷于签名设计,给许多同学都设计过签名。

后来,参加工作,到报社当记者、编辑和评论员。前些年,在报纸上开专栏《志三快语》,还曾随手设计了一个横款的签名,放在每篇文章的末尾。

有意思的是,读者见到我热情打招呼时,恭维了几句“敢为老百姓说话”等,总忘不了补充道:“你那个签名很有特色。”

蹭蹭古今大家的热度,再随手写俩自己的签名,诸位看官见笑了。

德迅网 » 个性签名设计,他们才是从古到今的开山鼻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