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微传播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简析

摘 要:微传播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已深入地介入了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信息时代,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必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变化。本文分析了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生成机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探讨了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和治理问题。

关键词:微传播;网络流行语;特征;生成机制;正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76-03

一、微传播环境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带来新契机

微传播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信息传播形态,在当今社会已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传播媒介多样,从早期的QQ、MSN,手机短信、彩信、飞信,再到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时效性高、覆盖面广、更新换代快。这些“微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较之以往的传播模式具有根本性的跨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

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形态,而媒介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传播的发展史。在原始社会甚至更早的前语言阶段,人类还只是猿猴,靠肢体动作和简单的“吼叫”传递信息,这种最初的将声音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在劳动与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于是人类进入了口语传播时代;随着人类发展,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传播时代到来了,文字在原始图画,记号或结绳记事基础上出现,推动了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大规模的、超越地理限制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古文明随之出现;随着中国造纸术、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人类到达印刷传播时代,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引起社会巨大变革;人类社会巨轮前行,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时代推动人类进入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现今,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时代更是人类传播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人类开始参与到网络媒介实时环境中,发表言论,表达观点,抒发个性,网络流行语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加拿大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个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时代的“先知”的学者曾提出著名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还有他所预言成真的“地球村”等都着重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纵观人类传播史,传播媒介的变革引起了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知觉、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改变了人类对事物的想象、理解、行动和记忆,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了新的社会行为类型[1]。

微传播应运时代而生,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是“大众传播”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和电子传播技术如报刊、广播、电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信息系统,是专业的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虽然也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但受众对传播过程依然缺乏即时的互动和干预能力,总体上讲它还是一种单向式的传播活动[2]。

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进入了新媒体“微时代”,完全打破了大众传播单向操控的格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总普及率达53.2%,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3] 。可见,微传播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正逐步成为主流传播模式,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公民获取信息,传递、交流、发表、反馈意见甚至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渠道[4]。受众在微传播时代已完全打破了大众传播单向操控的格局,不再被动接受,传播者和受传者不再具有明显的分界线,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出者,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受到追捧,人们来到一个新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公民记者”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舆论及言论大背景更加自由和民主,从前无处发声的话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病毒式扩散,网络流行语在这样的契机下迅速传播开来。

德迅网 » 微传播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简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