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陕军读书会”栏目今日起和各位文友见面啦。“文学陕军读书会”是文学陕军2019年推出的系列新栏目之一,旨在更好地促进作家、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学习交流。我们试图做优秀作品的传播者,知识的分享者,让书中的知识通向更多的人。
读书,可以了解更多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更广阔的思想世界;
读书,可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形成自己,建设灵魂的庙宇;
读书,可以认识世界,探索更广、更深的维度,发现更大的可能性,让心灵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也是一种爱好和享受。
打开书,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去发现自己心灵的奥秘。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读书会,营造一个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表达自我的环境,营造一个知识思想的传播和共享的平台,和一个发现自己和自我启蒙的渠道。
本期为大家带来青年作家刘晓刚读书分享会——微信散文创作的特点。
继《七天》《那条割裂生命的河》等作品后,有“陕西黑马”、“怪才作家”之称的中国知名现实主义作家刘晓刚,于近日出版散文作品集《是微信 不是威信》,并于3月17日在西安蓝海风·漫巷书店举行了作品分享会。分享会上,包括刘晓刚、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谷鹏飞、贾平凹研究中心研究员韩鲁华等中国作家与文化学者,与现场读者,围绕“微信散文创作的特点”的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探讨。
作为中国70后新锐作家的代表人物,刘晓刚的创作以具有国际视野,且颇具深度和广度见长。贾平凹曾称赞刘晓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但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的文风对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70后作家,他开阔的眼界和发散的思维对陕西的文学圈也是一个好的榜样。”此次,从小说创作回归散文作品,刘晓刚推出的新作《是微信 不是威信》,汇聚了他近年来写作的近百篇散文作品,全书分为“游记篇”“读书篇”“时事经济篇”三个篇章,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作品的首发地,都是刘晓刚的微信朋友圈。
刘晓刚表示,自己的这些“微信散文”,往往是在某时某地,就地感悟或采访记录后,用短短二三十分钟,完成在微信朋友圈的散文创作。对于“微信散文创作”这个新鲜的话题,刘晓刚认为,微信不仅仅是一个文字传输的载体,“它对我而言,更像一个创作素描夹——这些作品,在第一时间记录了思想的诞生,对于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情感表达,成为让语言抵达内心的表达形式之一。”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谷鹏飞则认为,微信散文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年,文学创作的载体和传播空间不断变化,从纸笔书刊到键盘互联网,再到当前的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信属于技术层面,而传统意义的文学创作则指向体验和感受,在技术时代表达文学体验,是刘晓刚所探索的路径。他同时表示,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创作往往采用的是碎片时间,这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吻合的。
在与读者互动时,段建军、谷鹏飞、韩鲁华等文化学者表示,传承应该是继往开来的,不论是哪个时代的作家,都需要跟他所处的时代产生互动,这样才能能借此打开文学创作的新世界,获取文学创作的新意义。诸位学者也表示,微信朋友圈上的散文创作,对作者要求极高——需要其有迅捷的感受力和表达力,此外,阅读和写作基本功要非常扎实,才能在短时间内凝练出文字佳作。
作家简介
刘晓刚,青年作家,1972年生于西安,1991至1995年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著有长篇小说《活成你自己》《天雷》《夜奴》《七天》《那条割裂生命的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