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2)

梁衡认为新闻是“易碎品”,因为新闻中传递的信息时过境迁以后就失去了它在当时的意义,但是如果能在新闻的写作中加入一点文学手法,那么一段时间以后,人们也许会“为了看文学而还记得这些新闻”。他笔下人物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新闻性不强,因此只能从文学性上来补足。比如他在写农民灭鼠能手赵生成这个人物的时候,选择了“口技诱鼠”“现场擒鼠”“鼠洞辨伪”三个场景描写,通过文学中的形象来展示出新闻所需的“现场感”,一个农民捕鼠能手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也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用梁衡自己的话说就是“借文学来传播新闻,保存新闻。随着时间的推移,稿件中的新闻性会逐渐挥发掉,而艺术性却会保存下来。”

作者除了是记者之外,还是散文家,新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中的素材,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又让他成为新闻大家。许多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如狄更斯、马克·吐温、海明威都曾经当过记者,而我国文坛巨匠鲁迅、郭沫若、矛盾也都曾办过报,当记者时的经历和阅历可以为有志于文学的人打下基础,而文学也能够反哺新闻,让写出的新闻更具有可读性、持久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学手法都适合新闻使用,新闻向文学借鉴的总原则性是不能影响新闻真实性。白描是最适合新闻借鉴的文学手法,在真实性的总原则下,白描能让文章在强调细节的情况下不失朴素平实;其次,新闻还应当向文学借鉴锤字炼句的功夫,尽量简短而准确地描述新闻中的内容;最后新闻可以借鉴修辞方法,使得新闻的可读性更强,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和新闻还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在吸收借鉴的同时要保证我们借鉴的文学的手法应当是更加有利于新闻的形式,但是新闻本质上还是新闻。这点从梁衡总结出的新闻和文学的12点不同就能看到,有关研究已经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不管是主动地记录历史,为无名者传名,还是借鉴文学手法写新闻,梁衡所做的,都是让新闻这样“易碎品”能够有一点持久度,这可能也是每一名新闻人的梦想。最后用梁衡的一段话作结:“报纸是时代的记录簿,是将来的历史。”

参考文献:

[1] 梁衡.没有新闻的角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 鸿晖.记者——作家[J].新闻大学,1982(2).

[3] 梁衡.新闻原理的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1. 汉语智能写作取得新突破 可完成体育新闻等写作
  2. 华为P30系列新色解读:将“天空之境”融入机身的艺术创作
  3. StarStar联合优酷动漫举办《我的英雄学院》二次创作大赛
  4. 少儿节目创作策划会在港城召开
  5. 五部民乐新作“上海之春”首演,听见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中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