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新氧还面临着外界竞争者的压力。从近期的融资情况来看,第二梯队的更美去年7月已完成5000万美元D1轮融资,据称估值已超过10亿人民币;美呗去年6月完成1亿元B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也达到2.5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和新氧几乎同时成立的公司,更美的业务发展可谓步步紧逼。据其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拥有3600万用户、800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两万多名医生入驻,电商业务覆盖300多个主要城市。
在行业的竞争以及资本寒冬的当下,及时的资本输血对新氧来说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其选择上市或许也是基于未来资金压力的考虑。
医美,只是看上去很美
尽管像新氧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如今的医美行业仍然存在很多乱象,这个千亿级市场并没想象中那么“美丽”。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上无资质认可的非法医美机构已经达到6万家,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了10万家,呈现出明显的野蛮生长之势。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执业者大约17000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0000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反黑针公益行动
这些医美机构的经营者,大多是在为了风口而参与了市场,很少真正是医疗行业出身,对相关的技术缺乏了解,导致企业不规范经营,因此也造成在发展过程中选择“重营销、轻医疗”的模式。
同时,行业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管也让消费者难以甄别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难以保障。这无论是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消费者的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隐患。今年初,号称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利美康在做隆鼻手术过程中造成患者死亡,把医美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面对有限的存、增量市场,医美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
2018年9月中旬,阿里健康与医美企业艾尔建达成战略合作;同一天,基于医美机构LBS的阿里健康医美平台在手机淘宝、天猫APP正式上线。9月底,美团投资了专为口腔、医美等医疗机构提供SaaS服务的领健信息;随后还与多家机构成立医美行业“正品联盟”。
大量行业竞争者的追赶、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导致医美机构压力剧增。有消息称,去年原本选择赴港股上市的艺星医疗美容集团,因内外部的多重压力,已经悄悄地撤回了IPO申请。
不只是艺星,从2018年开始医美机构的生存就变得愈发艰难,市场上屡有倒闭潮的传闻。金星也曾表示,医美机构正在大面积亏损,真正盈利的机构不超过30%……
“高壁垒”下的隐忧
新氧投资人洪德尚曾表示:“新氧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增长较快,用户体验较好。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内容,具有很强的壁垒。”
然而在高壁垒之下,新氧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隐忧——
新氧网站首页截图
首先,新氧科技亮眼数据背后,是营收、净利润增速的放缓。招股书显示,2017年新氧营收同比增速428%,而到了2018年则下滑至138%,增长势头大大削弱。并且,新氧还面临营销费用较高的情况,2018年营销费用为3.06亿,占公司收入的一半。
此外,新氧还存在数据造假污点。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新氧曾为了和医院“一起把数字弄好看一点”,出现过“一个ID隆鼻33次、月刷89万”的夸张记录。而据新京报报道,新氧平台的入驻机构存在收购照片P成买家秀的行为,营造出技术高超的假象。
在过分引流的背后,新氧也面临着平台粘性降低和用户流失的风险。节点财经(jiedian2018)调查发现,虽然新氧提供了信息平台,但很多用户不会选择在上面下单,而是绕过平台直接与机构对接,跳单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机构利用低价项目吸引平台上的用户,而等用户到院之后再引导其高价消费,导致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大大降低。
还有,新氧为了制作提升平台流量的内容,“得罪了”大半个娱乐圈,baby、柳岩等女星都成了其APP的写作素材,存在严重的侵权行为。天眼查上,新氧曾涉及多起肖像权纠纷案件,李小璐、黄渤等人都曾将新氧诉至法庭。
至于医美行业存在的医疗纠纷,在新氧平台表现得更加突出。此前有媒体报道,新氧自有线下诊所“肉毒针事件”导致顾客肌肉萎缩;东方卫视也曾曝光过,新氧认证的医院为患者做双鄂手术,结果却造成牙槽畸形无法吃饭的悲剧。
总之,医美行业的种种乱象,在新氧APP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美平台之一,新氧并没有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
结 语
风口之下,医美平台的前景固然可期,但如何对入驻的机构、医生进行资质审核,如何生产更优质的内容黏住用户,如何拓展更好的变现模式,是新氧以及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新氧而言,登陆美股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更应该当做新征程的起点。流血上市已经不易,接下来新氧要做的是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时刻警惕美股做空机构的狙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