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在罪案新闻领域的机器人写手应用更具特色。2007年起,洛杉矶时报网站开辟了一个专门记录“杀人事件”的博客,初衷是 “力图记录本地区发生的每一起杀人事件”。然而,可以设想,这在以人力为基础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2010年机器人写手开始接手这一工作。机器人写手不但报道新的事件,还追溯历史补上了之前几年漏掉的事件。从开设到2014年的7年间,该博客共发布了5000多起杀人事件的报道,详细记录了受害者的种族、性别、死因、发现地点等信息,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报道都是由机器人写手自动完成的。
未来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新闻写手出现至今还不到十年,真正开始成形并付诸实践只有短短的三四年。可以说,这一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也许会远超我们的想象。不过就目前来看,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机器人写手新闻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占据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关于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怀疑。叙述科学公司的创建者克里斯蒂安?哈蒙德曾经预测,新闻报道将最终由机器人写手新闻所主导,份额将“超过90%”。不过,这一比例的得出是以机器人写手新闻本身创造了巨大数量的、从前传统新闻记者所不曾覆盖领域的报道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机器人写手的加入,新闻的总体数量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今后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将日益数据化,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在互联网上产生和流动,从而对自动化写作的新闻产生更大需求。
其次,质量日益提升,并将突破数据新闻的模式限制。众所周知,现在的机器人写手新闻主要限制在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报道模式,但技术研发者对于自己的产品有着更高的期待。他们称,下一步技术升级的目标就是使机器人写手新闻摆脱现在边缘化的状态,读懂那些无法用表格囊括的非数据信息,写出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的新闻报道,“甚至在2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再次,开辟更多报道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从技术出现伊始,自动化写作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体育报道、财经报道,逐步扩展到自然灾害报道、罪案报道,之后还会进一步囊括健康咨询、调查报道等众多细分领域。除了新闻业,自动化写作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应该是在商业领域,如前面提到的谷歌分析应用,以及其他任何商业分析报告的生产方面,这一趋势目前已初见端倪。此外,在社交网站上,这一应用也大有作为,程序可以学习如何利用“病毒元素”撰写稿件,比如使用一些特定词语或句子结构,以使文章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的病毒式传播。
最后,更加个性化,面向个人用户。今年10月20日,自动化洞察力公司发布了Wordsmith平台面向公众的版本,个人可以注册测试版,正式的版本预计将于明年1月推出。这一应用可以帮助个人用户组织文字,一旦用户有了一个模板,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更新数据,机器人写手会自动帮助用户生成文章。该公司CEO罗比?艾伦说,机器人写手并不一定要面向大众,它更像一个个人数据处理专家,对于每个客户来说,生成也许只有这一个人阅读的文章。未来,只要条件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写手。
问题与思考
机器人写手是一项具革命性的新兴事物,在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和思考。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对于传媒业来说,机器人写手究竟意味着什么?曾经,有一些媒体从业者对这种报道形式嗤之以鼻,认为其过于固定化、模式化,将其称为“新闻”是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贬低和误解。然而,也有一些人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一技术是对新闻业的促进和发展。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机器人写手的意义主要是正面的,它可以促进新闻业的拓展和深化。一方面,它的出现使新闻报道覆盖了传统新闻业没有覆盖或无力覆盖的领域,大大拓展了新闻产品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它对人工记者劳动力的解放,使后者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新闻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批判性分析思考,为新闻业整体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不过,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快,拔掉那机器人的电源!”这句戏言说出了传统新闻人的焦虑:机器人会抢走记者和编辑的饭碗吗?至少目前来看,答案还是否定的。虽然机器人记者大大突破了人工记者的工作局限,不管是在新闻产生的数量上还是时效上,都达到了人力所不能及的程度。但是,机器人写手与严格意义上“真正的记者”仍有较大差距,人类在创造性和行动性上的优势,仍是机器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人与机器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分工合作关系。当然,这一变革对新闻从业者们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此外,机器人写手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系统自动抓取的数据信息是否权威可信?会不会有人为操纵的可能?对这些数据,新闻机构是否已在法律上被授予使用权和发布权?哪些话题有可能在数据的输入中存在政治或社会偏见?机器人写手新闻会不会与人写新闻存在风格上的不统一而无法归入同一组报道中?如果某篇机器人写作的新闻中,其事实或逻辑受到读者的质疑,其他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吗?即使机器出错率很低,但是这种概率是存在的,那又由谁来监督机器,对它产出的报道进行查证?如果将机器人用于多媒体领域,它自动生成并发出的图片报道、视频报道是否能确保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如此种种问题,都会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渐渐浮现,当然也可能会在人工智能与媒体越来越完美的融合中获得解答。
在不久的将来,新闻产业或许也会像制造产业一样,出现由人完成的“手工制作”产品和由机器人完成的“流水线作业”产品的划分。再或许,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可能会根本无法分辨机器人写的新闻和人写新闻的差别,或者早已接受或习惯前者,而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工业革命使机器替代了人力,那么,新闻业也会有这样一天吗?技术革新的大潮不可阻挡,我们只能跟上变革的脚步,拥抱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