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盖伊·特立斯:记者要像作家那样写作(2)

  比如,在第二部分《大桥》中,特立斯为了描述建桥工人这个流动的群体,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去深入他们的生活,不仅去走访他们的工棚,还经常与他们一起爬上距离海面将近200米高的钢梁和绳索,有时候他还跟随那些建桥工人一起回家,途中差点出了车祸。

  只有这样深入他们的生活,他才能写出关于关乎他们灵魂的文字:“建桥工人开着宽敞的汽车进城,住豪华宾馆,痛饮威士忌,然后再灌啤酒,他们追逐女人,随后又将她们抛弃。他们在一个地方只逗留一段时间,一旦大桥建好,他们就开拔到另一座城市,去修建等待着他们的另一座大桥。他们把所有地方都连接了起来,但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永远孤独、飘零。”多迷人的叙述方式。

  现在有很多非虚构写作的流派,比如,我们更熟悉《纽约客》驻京记者美国人何伟和欧逸文写作的那些关于中国的报道。这些非虚构写作之所以受到青睐,与他们长期在这里生活有关,他们为了写作一篇文章可以花费数个月时间进行采访。更多的时候,我们喜欢他们身上的西方视角,或者说他者视角,他们看到了我们不注意的地方。

  其实任何非虚构写作都是如此。特立斯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他的代表作,几十年后依然受到追捧,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魅力。用特立斯的话说,他不是用记者的视角写作,他要像作家一样写作,“以为作家总会有些自己钟爱的话题和题材,这些东西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出现和再现都是难以预料的。作家的写作技艺不断完善,但他的那些幻想却依然如故”。

  1. 分享创作心得 促进文艺繁荣
  2. 2019湖北选调生申论写作干货:民生类名言警句汇总及运用(2)
  3. 王楸夫长篇小说《六骏风烟》新闻发布会在咸阳召开
  4. 博恩文化艺术学校
  5. 第六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湖南常德举行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