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读书会”亮相《朗读者》见面会记者黄中明 摄
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济南全面开启“阅读”模式,第九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启动,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带着她的《朗读者》来到济南。
董卿见面会的活动现场请来了一组特殊的嘉宾——济南的“周三读书会”,他们中,有三代人都热爱读书写作的老韩一家,有只要等车就会读书的出租车司机孙永秀,有无论风雨每周都会从青岛赶到济南参加读书会的李勇,还有从司机变身司机诗人的王强等。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与读书有着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故事。正如董卿所说:“看到他们就想到当年沈从文先生在济南留下的话——‘这里有一种淳朴之风流注,很可爱。’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可爱了,而且可敬。走进了读书会,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变得有趣,更宝贵的是,他们之间变得平等而有爱。”司机变诗人,从读书会开启写作之旅
王强,原本是济南市园林局的一名司机,2012年加入“周三读书会”,如今变身诗人、作家,至今已出版诗集《悄悄滴落的心雨》、散文集《那年,那些房客》,诗集《怯怯飘落的夏雪》也即将出版。
“上学、当兵那会儿,就很喜欢看书,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对文学的热爱一直没有消减。”王强说,后来有幸通过“周三读书会”的创始人、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李炳锋加入读书会。
王强说,读书会、写作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原来爱打麻将,但读书和写作把我这些不好的习惯都给抹杀了。”王强说,灵感稍纵即逝,他宁愿抽出时间来写作、读书,再大的乐趣都不如精神的丰盈。在他看来,喝酒、唱歌、打麻将,那些快乐都很短暂、脆弱,只有文学能够让他变得坚强起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苦难,都能通过读书迎刃而解”。
这样的故事,在“周三读书会”里还有很多。比如老韩一家,75岁的老韩名叫韩庆祥,是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跳了10年广场舞的他,经朋友介绍,加入周三读书会。后来,读书会的氛围还打动了他的老伴儿刘荣琴,老两口一起参加读书会,并写作投稿。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老韩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都写作,甚至孙子在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老韩把一家人发表的作品编辑成册,出了一本《韩庆祥家庭成员作品集》,这被董卿见面会导演称为“一本特别的家谱”。有厨师、有保安,因为读书聚在一起
李炳锋是“周三读书会”的创始人。2011年11月,他创立周三读书会,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十几个人,再到现在的五六十人,读书会滚雪般地壮大着。读书会创办之初,他就坚持以文学创作为导向,用创作拉动读书交流,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唯有写作才是提高写作的最有效的手段”。8年来,每个周三晚上,在济南六里山路10号园林设计院,读书会的会员都先是学习名家名作,再进行作品交流。
而吸引李孟琛的,是这里平等、有爱的氛围,“一去,就爱上了那个地方”。李孟琛原是一名爱读书的煤矿工人,那时候工作地点离城市远,他每次都得骑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开外的地方租书。有次,老板给他推荐了《平凡的世界》,“当时我感觉特别震撼,那里边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了我——‘我老了以后,我能给我的儿孙讲的是什么,难道说吹嘘的只有饭量和力气吗?’”李孟琛说,那句话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尤其后来一位工友的去世更加让他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
后来,李孟琛偶然加入“周三读书会”。“在这里,大家不分身份、不分等级,都互称先生、同学,只在一起讨论读书、写作,让人充实又温暖。”
保险推销员李勇也与李孟琛有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他无论风雨,每周三都从青岛赶来济南参加读书会的原因。李炳峰介绍,周三读书会的会员不分职业、不分年幼,只要是爱好读书、爱好写作,就是最好的学员。眼下,读书会有固定会员五六十位,他们中有退休干部、著名作家、小学老师,也有厨师、保安、出租车司机、景区职工等,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8年来,共举办读书交流活动300余次,文学专题讲座30余场,参与人数达万人次;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出版诗歌散文集20余部;获得全国全省文学奖项10余个。
济南有十几家读书会,哪个是你的菜?
除了周三读书会,据不完全统计,济南还有大大小小十几个读书组织。他们有的是由书店发起的讲座、培训等文化活动,如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的“闫讲读书会”,由新华书店员工闫讲于2018年10月发起,主要以分享历史文学类经典图书为主,纯公益性,已经先后举办民谣专场、探寻济南老建筑专场等,备受读者喜爱。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内部读书会,比如蠹鱼开卷读书俱乐部,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读书会,以“无目的美好交往,有品位读书分享”为宗旨,成员主要为农业银行的员工。还有一些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读书会,比如侧重哲学领域的尼采读书会、首个面向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爱好者的“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等。
在这些读书会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走向文学、领略阅读的快乐,甚至改变人生轨迹。正如李孟琛说的,“阅读是唯一一条让灵魂通往高贵的路,没有第二条”。 (新时报记者石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