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我的写作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末飞跃的原因,就是那时读经典文学作品后,我也想写一部那样的作品。比如我读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部作品很了不起的一点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我就想以后找个机会也要写一部通篇都是对话的小说。写许三观(注: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角)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我也读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采用非常强烈的方式写作,使我不再平静。那种感受好比一个画家听到一个音乐家的作品,比如,当瓦格纳看到色彩非常强烈的梵高作品时,他发现音乐中也能表现出梵高的那种感觉,在音乐中加强情感色彩以后,会出现崭新的和谐。
主持人:未来的文学会是怎么样的?
勒·克莱齐奥:写作就像一座桥,可以连接万万年,连接万万人。在我们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写作,到出版社,再送到书店,读者再买书来读,这么一个传播过程也许过去了;在未来,可能大家会共享文学,大家一起来创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