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庆元国营林场生“财”有道

  塞罕坝之于北京、白云山之于丽水、巾子峰之于庆元,三者都是享誉度极高的城市后花园。然而,当人们翻阅庆元林场巾子峰林区的故事簿,“木材经济”几乎贯穿了它整个轨迹,进入新世纪,林场职工发现,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一场内生的改革悄然实行,2018年,巾子峰林区顺利升格为国家4A级景区,至此,一个生“材”有道到生财有道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初具雏形。

  木材经济到风景经济

  延续64年的生产模式转换

  走进4月的巾子峰,树木葱茏又添绿意,高挑的犄角杜鹃在树林里探出粉色的头,苍翠的猴欢喜又冒出了绿意。这一边几声啾啾鸟鸣,那一侧瀑布的撞击又调出美妙的音符。

  庆元林场巾子峰林区迎来了一次华丽蜕变——升级为国家4A级风景区,称呼改变的背后,是一场森林工人顺应时代作出的艰苦抉择。

  副场长陈奕良科班出身,1990年来到原来的庆元林场。他说,改革之前,林场95%以上的收入来自卖木材,“可以说砍树是维持经营的唯一手段。”根据他的描述,砍伐期间工人们都住在山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点松香、睡稻草,在负担沉重的体力劳动之余,睡不好觉、吃不饱饭,还得时刻忍受蚊虫的叮咬,有时还受蛇类的侵袭,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简单的蛇伤药。经过砍倒、削皮、装车等10余道工序之后,林场砍伐的木材便顺着瓯江放排到温州去,换些钱来维持运转。“那时候,一立方米左右的木材能卖到200元,足可以养活一个工人。”

  一片林区获准砍伐之后,常常裸露一个个坑洞,与一条条机耕道改建而来的运输道相连,这样的场景老一代林场工人司空见惯,不仅林场,工人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也全靠这片森林养活。“从林场成立开始,这种生产模式就一直延续了下来。”陈奕良说。

  进入新世纪之后,林场发现原有模式难以为继。同期的工人工资一路见涨,林场工人工资还几乎在上世纪原地踏步,木材价格一路走低——改革势在必行。

  2009年,巾子峰林场由国营企业转制为事业单位,林场职工从生产压力中脱身开来,一场关于林场向何处去、发展方式怎样转变的思考和讨论,在全体职工中涌动,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从卖木材转向卖风景、向生态价值要生态经济,至此,从1954年开始,一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林场生产模式改革,正式步入了快车道。

  林场职工到景区导游

  国有林场整体实现转型

  35岁的叶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导游。当她端坐在巾子峰国家4A级风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向如织的游客讲述注意事项、游览路径的时候,坦言“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她在巾子峰林场待了11年,做过财务、管过工程,巾子峰林场变成高级别景区之后,她也以转岗的形式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枯燥的工作一下子变得富有挑战性,为此她还专门前往西安接受讲解员的培训,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林场的老员工刘必良,也从过去的砍树工,成了一名“看树员”,他现在的工作是景区的检票员,他觉得如今的工作比起以往轻松了许多不说,而且工作岗位让他更有面子和成就感。“很多游客都忍不住赞美庆元的好风光,这让我很骄傲。”他说,伐木林场变成森林景区,则更让他自豪。和他们一样,林场在职的50多名员工大部分都完成了“转制”,成为了大景区的“新员工”。

  爱场如家 融旧入新

  “山字经”之路越走越宽

  “敬树如神,爱草如花”,这句在几代林场人之间传承的话,如今有了更完美的诠释。现在的巾子峰景区游步道入口,矗立着一株高达10多米的江南油杉,它被垛石团团护住,周围鲜花掩映、绿草葱茏。林场副场长张成武说,为了保护这棵树,景区规划图纸做了好几次修改,挡墙工程还花费了50多万元。

  巾子峰森林公园有一段丽水仅有、省内不多的游步道,它全部由废弃的铁轨枕木架设而成,这些枕木由福建等地购入,既减少了混凝土对景区的影响,也让游步道与景区更加和谐。

  依托景区境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巾子峰对游客的“吸金能力”不断提高,每到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据统计,景区从去年9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近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万元。按照上世纪末“木材——工资”换算比例,这为林场保护下了1.35万余立方米的林木;以一个工人工作45年计算,这笔钱足够支付24个工人的生涯工资。

  巾子峰林场场长周理勇说,景区将在已有的中蜂养殖、原始常绿阔叶次生林观光等绿色项目的基础上,吸引资本打造10亿元级别的游客综合体验中心,还将引入森林滑道、栖霞山庄等提高游客进入性的新业态,让靓丽风景更持久、绿色富民梦想更饱满,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更多新路径。

德迅网 » 庆元国营林场生“财”有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