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古今第一美男: 才华横溢 至情至孝

潘安,名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潘安以貌美、品高、才华出众流芳至今,世人常以“貌比潘安” 来赞誉美男子。人所共知,潘安不仅人长得好看,才华横溢,还是个大孝子。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严淳 文/图

孝老爱亲

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流传于北宋之前,里面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潘岳(今河南中牟人),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当时他父亲已故,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终日事亲至孝。潘岳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所植的花已成园、木已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挑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亲自搀扶母亲到林中赏花游乐。

一天,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立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顺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便允他辞官。潘岳辞去官职,便失去了薪俸。回到家乡后,他就自己动手,耕田种菜,以卖菜维持家中贫穷的生活。每次卖完菜之后,他总是买一些母亲爱吃的食物,带回来供母亲享用。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他还专门喂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的病很快痊愈,一直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故事中,还赋诗一首,赞颂潘岳的孝心:“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在此期间,潘岳写下了著名的《闲居赋》,文中所叙“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正是他当时生活情形的真实写照。他辞官奉亲、恪守孝道的故事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很多人争相学习、效仿。

就在潘岳写下《闲居赋》不久,受贾谧提携,他再次入朝为官。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54岁的潘岳因贾谧集团垮台而受牵连,被诛三族。令人痛心的是,他年迈的母亲也未能幸免。至此,潘岳弃官奉亲的美丽故事最终黯淡收场。

作为大孝子潘岳,面对如此残忍和现实,如万箭穿心。死前,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我对不起母亲!”

《二十四孝》原本是唐宋时期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岳在政治上的不幸,最终导致夷三族,潘母八旬高龄也未能幸免,所以虽然潘岳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其实,潘岳不仅对母亲极尽孝道,对自己的岳父也非常敬重、孝顺。少年潘岳因颜值超群、才华出众,被父亲的同乡好友杨肇赏爱,时任扬州刺史的大儒杨肇欣然为自己10岁的女儿与12岁的潘岳订下婚约。从此,潘岳对杨肇深怀敬爱和孝意,始终不忘杨老恩德,本想于婚后好好孝敬自己的老泰山,可不幸的是,在潘岳与杨氏成亲仅仅一年后,岳父杨肇就驾鹤西归了,这让潘岳抱憾终身。于是,作《杨荆州诔》、《荆州刺史东武侯杨史军》等文,以悲戚的言辞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可悲的是,岳父去世两年后,舅兄杨潭亡故,潘岳内心十分悲痛,凄撰《怀旧赋》以悼之。文曰:“余总角而获见,承戴侯之清尘,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步庭庑以徘徊,涕泫流而沾巾。宵辗转而不寐,骤长叹以达晨。独郁结其谁语?聊缀思于斯文。”

潘岳的文辞素以华美著称,然而,这篇怀旧之赋,却朴实自然,毫无矫饰。作者追忆往昔翁婿之谐,目睹眼下之迹,睹物思人,不觉潸然泪下,充满了对杨氏家门不幸的同情与叹惋。除此之外,潘岳还作有《杨仲武诔》悼念杨肇之孙。这篇诔文,感情也异常真挚。

为人仗义

人们都知道潘岳一生温文尔雅,其实,他也有刚烈仗义的一面。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招致满门抄斩的灾祸。有史料记载:晋惠帝元康年间,大西北战火连连。

元康初年,赵王司马伦“镇关中”。“关中饥,大疫。”“秋七月,大旱,陨霜,杀秋稼。”“八年春正月丙辰,地震。”大疫、大旱、陨霜、地震等连连的自然灾害,使得关中“米斛万钱”,老百姓“诏骨肉相卖者不禁”,茫茫大西北是“白骨交衢”。在这毁灭性的灾难面前,作为西北军政首脑的司马伦不但不“视民如伤”,救万民于水火,反而变本加厉,横征暴敛,并采取高压政策。于是,官逼民反。先是匈奴人郝散、郝度元兄弟,后是氐人齐万年相继揭竿而起。特别是后者,波澜壮阔,声势浩大,攻城拔地,势如破竹。晋朝军队由于长期不战,再加上“将无专策,兵无素肄(习战)”,所以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义军一路无阻,关中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向朝廷飞来——“飞檄秦郊,告败上京。”京都洛阳可谓人心惶惶、一夕数惊。

对于这种形势和其中的原委,潘岳是了如指掌,非常清楚。然而作为一个级别不高的文官,他也无可奈何。

一天晚上,潘安草草用过晚饭后,早早就上了床。忽然,门“咣当”一声被推开,闯进来一个人。只见这个人满脸是伤、浑身是血。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他一边挣扎一边呼喊:“潘大人,冤……冤枉啊——!”

潘安很是诧异:“你是谁?”

那人说道:“卑职马敦,汧城都督。”

“啊,马都督,快快请起。”

“潘大人。雍州吕太守忌敦勋效,蓄意陷害。你、你要为我做主啊!”

“既如此,你就该申诉刑部,潘某何能……”

马敦悲愤至极,仰天大呼:“啊——!”

第二天上朝,潘岳四处打听,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是齐万年攻势太强,晋军根本无还手之力。在齐万年的义军打击下,全军覆没以致于丢掉脑袋的将军竟有十多员;被攻破城池,失去防地,因而挂印逃走的地方官,在逃难路上成群结队、随处可见。于是,义军一路呼啸,直逼汧城!

太守弃城而逃。都督马敦率老弱病残在一个县级弹丸小城奋勇抗击,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汧城保卫战。

战况相当惨烈:“群氐如猬毛而起,四面雨射城中。”马敦与羸弱部卒勠力同心,固守孤城。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折屋梁为槌木,以木屑充饲料;以空瓮倒扣地面测量敌军挖地道之方位;再用烟火熏等等。想不到竟然重创齐军,把齐军打退了。保住了城池和粮草“竟免虎口之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是西北战事发生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对于腐朽不堪的西晋王朝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振奋士气,影响深远。因此,马敦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皇上亲自嘉勉,破格晋升,赐以很好的待遇。

马敦的大功和高规格待遇引起了弃城而逃的上司——雍州太守的强烈嫉妒。他“忌敦勋效,极推小疵”——完全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并在赵王司马伦的庇护下,采取威胁利诱、严刑拷讯吏兵的卑劣手段罗织甚至捏造马敦的罪名。最后,终于将其下狱。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潘岳心中极为不平,他决心要营救这位义士。在他的努力下,梁王司马彤“屡抗其疏”,甚至请了皇上的御旨遣使快马驰奔汧城。然而还是晚了。马敦在严刑之下“发愤而卒”——含冤而死了。

是晚,洛阳德宫里的灯光彻夜未息。潘岳在书房里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伏案疾书。晨曦微露,一篇与自己一贯的哀约文风迥异、笔锋刚健明快、激愤之情溢于言表的《马汧督诔》便问世了。

#p#分页标题#e#

文中,潘岳生动而逼真地详述了西北战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上层之间的勾心斗角,晋军的腐败无能以及汧城保卫战的激烈战况。最后,他怀着对这位素不相识,但功存汧城、身死汧狱的贤才的无限同情,如实地写了汧城父老沉痛送别马敦的悲壮场景:“凡而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哭……死而有灵,庶慰冤魂。呜呼哀哉!”

明人张溥对此诔极为推崇,将之与班固的《苏武传》相提并论。张溥认为:“阅潘安仁之《马汧督诔》,犹班孟坚之传苏子卿也。”

《马汧督诔》问世之后,汧督马敦又一次走进了潘岳的梦中,对潘岳的仗义执言,对潘安在黑暗官场中不顾自己的安危、愤然为自己张目的凛然正气,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然而,此文也得罪了赵王司马伦集团,为自己三年后被“夷三族”埋下了祸根。(未完待续)

德迅网 » 古今第一美男: 才华横溢 至情至孝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