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文登三登【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 管 斌  瞿长福

  山东威海市,有个文登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时节,记者来到这美好的地方。

  文登很有名,可以说闻名天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领风气之先,勇立改革潮头,成为发展典型。

  文登很有实力,总面积只有1615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58万,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6亿元,这在山东名列前茅,在全国也属于“实力派”。

  但文登也有三农“短腿”。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突出,土地撂荒、碎片化、农业边缘化问题突出。“两突出一乏力”,“一乏力”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到2017年,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村还有217个,占总村数的34.6%。

  文登知耻而后勇,发扬“登劲”,山多不怕,唯登克艰。他们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做强集体经济为支撑,经济薄弱村实现全部“清零”,硬是登出乡村振兴文登路径,他们的做法两次被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登出新型集体化经营之路

  记者到高村镇虎山村采访时,正下着小雨。在路边的一间屋里,村民们正在打牌,乐在其中。

  村支书孙显武向记者作了介绍。这个村200来户,500多口人,原来主要种玉米、花生、小麦,每亩毛收入1200多元。种地没多少赚头,有1/10的地不种了。有的每亩给100块钱让别人种,有的不要钱也给人家种。

  高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金生插话说:“最高峰时,全镇撂荒面积达7000多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6%。”

  孙显武接着介绍,我们这里是山区,地块小,零零散散,单靠一家一户自己种地,没什么干头,都愿意流转。我们村流转土地100亩,其中群众40多亩、村集体60亩,通过招商项目新上9个早熟大樱桃大棚,土地流转价格300元/亩,招商价格800元/亩(其中包括200元/亩村公益股权收益给村集体),增值部分(300元/亩)由村集体、群众按三七比例进行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近6万元,流转土地的群众每年收入2万多元。

  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文登区委、区政府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文登区副区长孔军对记者说,全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60岁以上人口占到35%,农村空挂户达30%以上,半工半种劳动力占40%,土地撂荒现象普遍,撂荒面积占10%,无人种地问题十分严重。针对传统土地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的实际,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组建土地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把不愿种、种不好的土地流转出来,把农村零散土地整合成方成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对外招商。对农民不愿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协调各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储、加、销等全过程服务。

  文登依托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加强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组织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有力推动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牵头组织、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托管,将村民分散土地适度集中,统一整理并对外招商,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土地规模化整理后的面积溢出部分归村集体所有,价格溢出部分由村集体和村民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文登对各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公益股权”,使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分红。

  全区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800多个,规模化流转土地33.8万亩,全部消灭了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农业生产再组织是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既关系“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又关系农民增收、集体增收问题,涉及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个层面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文登区委书记吴宏飞很有底气地对记者说:“为确保农业生产再组织有序推进,文登区按照‘基层政府主导、农户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经营’模式,以打造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抓手,为再组织提供一揽子问题解决方案。”

  登出产业兴旺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很重要。文登紧紧抓住产业不放松!

  文登区农业资源丰富,已有10种产品成功申请了地理标志商标,给特产贴上了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品牌效益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了。

  文登处于北纬三十七度。北纬三十七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这一黄金纬度线上,汇聚了众多的世界一流葡萄酒酿造区,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酒庄也都分布在这条纬度线上。

  文登,创造了北纬三十七度的新传奇:

  ——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文登大樱桃果实个大、外观艳丽,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品质上等,单果重达8克以上。文登大樱桃的保护范围包括界石、葛家、大水泊、文登营、米山、宋村6个镇及龙山、环山、天福3个办事处和开发区的420个行政村,保护面积6000亩。文登大樱桃2016年12月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文登苹果为大型果,果型端正。葛家镇镇长吴海军对记者说,文登苹果平均单果重180~300克,最大单果重可达400克以上。目前文登区苹果种植面积为13640公顷,产量29.35万吨,产值11.8亿元。“文登苹果”于2016年12月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文登如今在农业方面很受人称道的自然是西洋参产业。文登已成为声名远播的“西洋参之都”。

  在文登,“八粒种子成就一个产业”的故事广为流传。记者采访故事的主人之一王文水时,他刚从北京回来,捧回了“中国地理标志”奖,脸上满是喜悦与获得感。

  1981年,山东省药材公司得到了西洋参的八粒种子,辗转送到文登口子李村的王继振手中。西洋参是一种名贵药材,原产美国、加拿大,此前,我国一直依靠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在国内还没有种植成功的先例。王继振像宝贝一样捧着装有八粒种子的小瓶。

  文登地处北纬37度附近,年均气温11.5度,土壤以棕壤为主,北依昆嵛山,南临黄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对西洋参的皂甙等有效成分的积累非常有利,且口子李村的丘陵土质疏松不存水,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很适宜西洋参生长。作为村里的药材土专家,王继振非常希望能在本地广泛推广西洋参。王继振的女婿王文水也积极参加了研究。经过几年的种植试验,终于在1986年取得了西洋参在农田的成功栽培。

  记者采访了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姜宗浩,他说,现在,西洋参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户3000余户,种植面积达5.5万多亩,年可出成品鲜参7500吨以上。文登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占全国西洋参产量70%。

#p#分页标题#e#

  过去,文登西洋参种植,存在散乱小、附加值低的问题。他们通过成立西洋参协会,制定西洋参种植、加工标准,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交易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到了全产业链增值收益。2017年全国农产品品牌文登西洋参排名第三,品牌价值40.64亿元。

  登出丰富人力资源之路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文登的发展,生动地诠释了人才的重要。

  文登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在线培训。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在传达上级精神、宣传惠农政策、提升农民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将政务内网延伸到村,建立区镇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区级设立主会场,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创业导师等开展网上集中授课,每个镇村都设立分会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现场会诊,提升了远程教育培训的实际成效,已全部投入使用。

  文登依托实体教育机构开展大规模培训。利用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把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和助农增收的新政策、新法规及时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增收致富能力,每年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记者在高村镇采访时,了解到他们成立高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引导村级成立劳务合作社,将农村闲散劳动力进行系统整合、技能分类,针对用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由公司对外宣传、承揽业务,提供劳务输出,打造“高田劳务”品牌。

  文登修订了文登英才计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途径,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10个左右带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100个左右基层一线重点人才(团队),集聚1000名左右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培育1000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制定了文登高校毕业生聚集计划,对首次来文登特别是农村创业就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给予工作津贴、安家补贴、购房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到农村大展身手、施展才华。

  米山镇西铺头村就受益于人才引进。目前,西铺头村共引进了国内外知名院校的5名博导、30多名博士硕士,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西铺头村村民于镇榕2015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工作,他把导师郑彩霞教授请来,师生携手,在西铺头村建起了生物组培实验室,每年创收200多万元。

  文登是有人才的。土生土长的李传福就是个人才。他当过兵,干过机关工作,辞职后卖过化肥。他开办了化肥厂,生产叶面肥、复混肥、有机复混肥等等,效益很好。

  记者采访了李传福,他用地道的文登话告诉记者,现在谈到他李传福,更多的与西洋参联系在一起。

  李传福的西洋参有近800亩。每天夜里1点多醒了,他就琢磨怎么提高西洋参的产量和加工的水平,以提高它的附加值。在李传福的技术指导和鼓舞下,从事种西洋参的达1500多人,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人均增收5000多元。

  “我长在红旗下,得回报社会,光我富裕没用!”李传福说,“我每年投入30多万,培训农民。”他搞扶贫10多年了。

  在文登,正是因为,有人的全面发展,有人的能量喷发,才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德迅网 » 文登三登【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