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创业人物】廖维莉:巧手编织幸福梦

【创业人物】廖维莉:巧手编织幸福梦

长寿新闻网  记者  王成果

    藤条、竹丝在她手里,被赋予了新生命,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她就是廖维莉,重庆芭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编时一定要压紧,不然编好后会散。”4月9日,记者在凤城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见到廖维莉,她正在给前来体验藤编的学员讲授编织技巧。茶具、手提包、书法字画……展览架上的每一件物品,都倾注了廖维莉和员工的心血,她对这项技艺更是无比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时代的廖维莉喜欢编小辫,将彩绳编成各式各样的手串或装饰品,每次上手工课,她总是最积极的。在一次放学路上,廖维莉看见一位老人将棕叶编织成各种小动物进行售卖,蚱蜢、青蛙……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物让廖维莉大开眼界,瞬间勾起她的兴趣。

    每天放学,廖维莉就来到老人摊位前,静静地蹲在一旁,悄悄学习编织技巧。之后,自己尝试编一些小动物送给班上的同学。由于放学后不能按时回家,廖维莉没少挨过父母和老师的批评。

    10岁那年,邻居小朋友的家长出差从外地带回一个漂亮的洋娃娃,这让廖维莉很是羡慕。由于自家经济并不宽裕,廖维莉知道父母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于是,她就照着洋娃娃的样子,在布上画下轮廓,再找来旧枕头做身体,旧衣服缝裙子,从未做过针线活的廖维莉,凭借想象力,花了两天做出一个洋娃娃。尽管做工比较粗糙,许多地方还冒着线头,但小朋友见了却爱不释手。此后,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工艺品成为廖维莉最大的爱好。

    坚持梦想得名师真传

    高考那年,廖维莉想报考艺术院校,却被父母以不好找工作为由要求填报管理专业。毕业后,廖维莉顺利进入一家大企业上班,工资待遇也不错,可她只有在做手工时才感觉轻松自在。

    一个周末,廖维莉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瓷胎竹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廖维莉就通过网络视频自学竹编、藤编技巧,从最简单的编柱篓藤筐开始,慢慢再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物品。手指上常常缠满了创可贴,手心手背甚至手臂上也布满伤口,可是廖维莉却乐此不疲,还自创出一些编织技巧。

    2016年,一位朋友告诉廖维莉,多年前他在四川眉山出差时见过一位竹编艺人,似乎会“瓷胎竹编”。听到这个消息,廖维莉十分兴奋,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前往眉山拜师学艺。到了目的地,一个类似竹笋造型的“竹编博物馆”让廖维莉眼前一亮,她万万没有想到,原来竹编还可建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竹编作品,匠人们的精湛技艺让廖维莉叹为观止。更让她感到惊奇的是,就连博物馆卖票大姐、场馆搞维护的电工、做清洁的阿姨,他们闲暇时都在摆弄竹编,手法熟稔。

    在工作人员引荐下,廖维莉见到博物馆馆长陈云华。廖维莉将自己的作品给这位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品评,老人也邀请廖维莉参加他的讲座。此后半年,廖维莉每周坚持驱车6小时去听讲座,每次实操体验都最后离开。陈云华被她的坚持和勤奋打动,决定正式收她为徒。后来,廖维莉才知道,自己的老师竟是世界知名竹编艺术大师。

    竹编编出非遗传人

    经过近一年系统学习,廖维莉的竹编技术得到质的提升,她如愿学到梦寐以求的“瓷胎竹编”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对原有技术还加以创新和改进。2017年的“三八”妇女节,廖维莉带着作品参加了在古镇举办的展览。藤编的手提包、竹丝编织的“寿”图......精美的工艺品引得不少观众赞赏。

    “你应该让自己的爱好变得更有经济价值。”区妇联相关负责人看了廖维莉的作品后,鼓励她创业,希望她带领更多妇女学习这项传统技艺,重庆芭莲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成立。创办企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公司运营、员工管理对廖维莉都是那么陌生,在创作之余,她会抽大量时间学习管理。

    如何推销?如何让客户了解产品?一直困扰着廖维莉。“你办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传统技艺。”老师的点拨让廖维莉茅塞顿开。此后,她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比赛,长寿竹编“巧娘”的美名渐渐传开,慕名前来求购作品的客户络绎不绝。廖维莉的编织团队也逐渐发展壮大,其中2名残疾人在她的带领下成功脱贫。

    2018年,廖维莉和她的团队在重庆市残联举办的“渝创渝新助残就业”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精美的作品获得评审专家的肯定,引起市残联、市妇联等部门关注。市级部门认为廖维莉的竹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应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廖维莉正在申报长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她看来,现在从事竹编工作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创业,而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创业人物】廖维莉:巧手编织幸福梦

德迅网 » 【创业人物】廖维莉:巧手编织幸福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