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郑元豹讲述你不知道的创业故事

\







\



 

郑元豹 1958年出生于乐清,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会长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一部波澜壮阔创业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

吃“改革饭”长大、走“创新路”起家的温州人,就是其中的践行者。

忆往昔,老一辈温商敢为人先,开疆拓土,砥砺前行,探索出了“温州模式”这一发展之路;

看今朝,新生代温商朝气蓬勃,接力奋斗,锐意创新,扛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2018年,中国再次踏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温州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风向标的使命挑战。老一辈温商形成的“温商精神”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温商精神”如何薪火相传?新生代如何接力传承?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致敬探路者·创业父子兵》,采访一批子承父业的温州企业家家庭,讲述他们艰苦创业的传奇经历和传承温商精神的接力故事,展现温州民营经济传承发展、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报道,深入挖掘“温州精神”,激励温州人奋斗前行,同时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保存真实而生动的“温州元素”。

征集令

改革开放四十年,温商几代人勇立时代潮头、接力创业的故事层出不穷。为丰富报道素材,我们特向读者征集报道对象。如果有推荐或要自荐的,请拨温州商报热线0577-88817110,或关注温州商报微信公众号、温州人物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和我们联系。

扫一扫

上温州商报官微

可看专访视频

\

\

☉商报记者 李显

9月2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正式发布,人民电器集团位列第387位。

在温州,人们已经非常习惯地把这家企业视为电气巨头、老牌名企。其掌门人郑元豹,既是省电气行业协会会长,也被视为知名的温商领袖之一。在几轮的产业勃兴、经济形势变化中,郑元豹与他所创立的人民电器集团始终坚守乐清柳市,长期引领行业发展,成为当地标杆式的存在。

“人民电器”是如何深入人心的?郑元豹所讲述的创业细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家“熟悉”的温州名企。

因为生活困顿而创业?不,我家是村里最富的!

小时候,我家算是乐清比较富的一个家庭。家里副业做得非常好,比如养猪养牛打面条之类。在那个时代,不仅是村里的富户,在整个乐清应该都是算得着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生活也是很苦的。过去的富和现在不一样,越富的人干活越累越狠。

比如打面条,我们凌晨1点钟就要起来,把面发起来;在太阳最猛的时候,得把面条挂出去晒。因为家里有养牛养猪,所以平时还要割草喂牛,要盯着槽给猪弄吃的……所以,在我记忆里,家中每个人都很忙的。

虽然是富户,但我们家里其实也是没多少现钱的。比如说打面条,村里的人把小麦拿过来,我们加工成面条给他们,收两分加工费。但乡里乡亲的,都是记个账了事。所以,当时全村的家庭基本都是欠我们家一毛钱、两毛钱的……一年干到头,就是最后结账的时候有几块现钱。

那个年代,无论你是富户还是贫户,家庭压力都特别大,所以小孩都特别懂事。我们五六岁的时候,就要给地里的家人送饭送水的,十来岁就要挑东西。所以,我十几岁就出去做生意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法理解,过去哪怕是做个小地主,日子也是很苦的。后来办了企业,我发现企业家其实也和以前的地主一样,看起来很风光,但是活很累,压力也是山大。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赚得并不比“八大王”少

我先是打鱼,后来打铁,然后就接触到机电电器类的产品,生意越做越好。这个时候我老爸就很担心,因为过去有三反、五反、四清……你作为个人而不是集体,赚了大钱就是犯罪啊。

所以,他对我说,够吃够用是最幸福的,你要赚钱到外地去,不要在(乐清县)里面赚。所以,我就出去了,去了上海又去了杭州。承包部队下属的企业,又做电器产品的销售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轻资产”。在那个时候,我赚的钱并不比“八大王”少;但因为父亲的要求,所以我不露富,也不回来。知道的人比较少。

“八大王事件”过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我跟家乡这边的业务联系也才慢慢多起来。到了1988年,我回乐清收购了人民低压电器厂。我父亲又强调说,千万不要办大企业。所以,工厂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只做一两种产品。我们的业务还是以向全国经销低压电器为主,我的主要精力也是花在全国各地跑市场上——是的,在早期,我其实是属于柳市在外十万营销大军中的一员。

后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政府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所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柳市,把工厂做大。而那个时候,柳市电气行业集团化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赶上的其实是这股潮流的尾巴——在当时柳市已经有了17家电气大集团。

(那时你父亲还反对你办大企业吗?)这个时候父亲也不反对了。

今天的人民电器集团是中国500强、温州“老牌企业”,但过去很多年里我们都是“后起之秀”

1996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于是就请了很多的专家来论证,有西高所、上海电科所以及北京的专家、教授等,当时他们都劝我说,“郑董,电器行业不能再做了,市场已经快饱和了。在你前面,有十几家集团公司,他们要品牌有品牌、要技术有技术、要产品有产品、要市场有市场。你们人民电器厂只有交流接触器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产品,怎么跟人家竞争?”

虽然被说得有点“没底”,但是我们几个股东呢,都对电器比较有感情,所以还是注册了两个公司,一个是人民电器集团,一个是人民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干了起来。

#p#分页标题#e#

结果呢,通过股东的努力,政府的支持与关注,我们这个“后起之秀”一步步壮大了起来。前年是我们集团20周年,当时我做了个对比:从20年前电压36伏电器产品起步,我们一直做到了75万伏;从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品牌,我们做到了今天300多亿元的品牌价值;从只有一种产品和证书,我们做到拥有5000多个证书、3000多个专利;同时我们把驰名商标、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以及中国质量奖等大多数能拿的荣誉都拿了……

当时,排在我们前面的17家集团,在这20年中,除了几家已经上市的,剩下的已经不多,大部分都没了。所以说,企业的路程、寿命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不过是二三十年间,很多名字都变成了历史。所以,政府引导企业发展一定要科学,企业对自身发展特别是对于主业的发展,一定要专注和坚持。

1996年的时候,“人民”差点把地产定位成主业。放弃的原因,今天看来很搞笑

1996年,我们设立集团公司的时候,同时也设立了人民房地产开发公司,确实是有点想把地产行业作为一条后路的意思。

那个时候,房地产还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刚刚兴起。我一直很关注这个领域,所以经常跟大家讲,中国这么多人口,房地产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没有选择地产呢?主要是当时虽然我们看好,但实在是想象不到这个行业后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当时我们讨论过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农民。你建了商品房、高楼以后,种田的工具放哪里?这个不现实。

而电器不一样,我们知道做了以后最后能达成什么效果,最糟是什么状况,该怎么办。而且在当时,身边确实也找不到可以借鉴参考的成熟房地产企业。一直到1999年,我们的地产公司才在江西开始做一些小规模的地产项目,但始终没有做大。

1999年,也是我们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元年。我认为,作为一家企业集团,多元化与专业化两条道路都要走。但我们不能做毫无基础、从零开始的多元化,它需要团队、技术、市场、资金等,一定要强强合作、互生互补才能成功。而从发展趋势看,多元化在未来会越来越厉害,因为很多东西在过去是孤立的,但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它们是可以找到相似相通之处。今天很流行的跨界融合,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相似相通的线索把各种领域的东西串连起来,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未来人民电器集团多元化会越来越广泛,它应该是一种强强合作、资源整合、基于共享经济思维而生的多元化。

那时的柳市集团公司都“重组”,但我偏偏以“并购”打出了花式组合拳

我们算是后起之秀,按照常规的打法是很难一下子起来的,所以我在并购重组、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的重组和柳市其他企业不一样,当时的集团化公司基本都是把过去的配套厂,以股权为纽带进行捆绑。而我们则是从多个方面去壮大自己,除了重组柳市的中小企业外,我们还积极走到外面,去并购国企,去寻求多方的合作。实际上,“人民电器”在外并购重组的资产远远大于温州本土的。

那时正好遇到国企改革的浪潮,所以我们对于国企的并购重组比较顺利。比如江西变电设备总厂,当时是国内输变电设备行业第二的国企,我们只派驻了一名财务总监和一名监事就顺利完成了重组。我们的做法很简单,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吃“大锅饭”的传统思维,把核心员工、高管的工资按照5-10倍的幅度提升起来。其实一直到今天,我都是这个理念:你的人如果招过来是过日子的,一块钱都嫌贵;如果招来是做事的,一百块也不贵。同样一名员工,你付他一千元一个月,他肯定混日子了事;你给他明显高于平均水准的工资,他就会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因为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水平,他是要回家的。

从20年前并购的国企到今天我们下属各个企业的用人,我都是秉承这个理念。很多人认为新《劳动法》实施之后,企业不好办,人力成本太高等;但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要把企业的管理做好,让员工真正多劳多得;把智能化改造做好,让员工效率提升,人虽然用得少了,但员工收入也更高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去怪外面的环境,它对每一家企业都是公平的,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没做好,没管好。

另外,除了直接的整体并购国企之外,我们有市场并购(联手开发市场)、技术并购(买断或授权)、产品并购(代理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围绕品牌价值,围绕共享经济的思想观念,不断壮大队伍。无论哪个时代,一家企业想完全靠自己,做大做强,是很困难的。企业家应该要有开放性的思维和胸怀,只盯着自己的股份多少,肯定是做不大的。

感谢练武经历,它让我拥有了3000多个徒弟,也拥有了20多年持续健康的身体

常有人问我,你所经历的最困难时刻是什么?我说,做企业是没有困难的,但做企业也是步步都困难的。当人人都可以看出企业困难的时候,可能这个企业已经来不及扭转了。但哪怕是发展势头再好,企业也是每一步都困难,因为你的每一个决策带来的都是全方位的压力。事情不少,烦恼不断,企业家就是要随时地自我调整,去解决一个个困难。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好。对于“企业最终还是属于社会”这一点,我有较深的认识。

我们虽然是老板,但其实更像是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呢?温州很多企业,包括我们人民,几乎都没有分红过,基本都把利润投入用于扩大再生产了。我们这些股东,基本上一年就是拿几十万的薪酬。某种意义上讲,和公务员很像,靠上班养家。企业越做越大,我们年纪也越来越大,退休后,我们也必定是和公务员一样,带着牵挂,两手空空回家。再往后,天堂也不需要人间的东西带上去……

办企业,可能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生活;但到最后,其实就是一份工作、一份事业,让你可以去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体现你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们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意义所在。带着这样的觉悟做企业,我们的心灵就会平静。

另一件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是健康。从40岁到现在,我从没感觉自己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反应速度,都和从前一样。这要感谢我年轻时的练武经历。

#p#分页标题#e#

我七八岁就习武,从南拳开始,先后练了少林拳、罗汉拳、散打、拳击以及自然门等各种技法。那个时代,我们柳市镇长虹村以及周边村镇,可以说是习武成风,人人都会打拳。因为在各种切磋场合保持常胜,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成为乐清很有名的拳师。不是吹牛,那时候每天傍晚,找我学拳的人院子都站不下,我前后收过的徒弟有3000多人。

虽然时代变化,武术从一门手艺变成了一项运动,但曾经的练武依然是我非常宝贵的财富。练武时养成的习惯赋予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习武时的坚持,带给我更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传统武术以武会友的各种礼节让我更容易交到朋友;习武之人的侠义情怀也让我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从而收获更平和的心态。

我们将几十个股东的子女成功打磨成为人才,用两代人的力量去实现国际化发展

很多人问过我:“郑董,你准备什么时候退下来?”我其实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过党和国家、政府的努力,我们正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我想,只要还能站得住,就一定要给社会做一点贡献。

当然,以老带新、传承发展是我现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民电器集团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人民电器的二代接班人,并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庞大的青年才俊群体。比如我们有几十个股东,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在人民电器集团工作,有的股东甚至两三个孩子全在集团公司。仅这个群体就有七八十人。

你们可能觉得很难想象,这么多二代年轻人如何让他们都能适应岗位。其实公司里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培养体系。在进入公司前,我会逐个和他们谈——你如果想出去创业,公司鼓励和支持;但如果不创业,就必须要把自己岗位上的事认认真真做好。从基层到中层、高层,公司开放并且帮助你们在这个空间里成长,但前提是你需要经过一道道工序的打磨,最终成为合格的成品。

比如说,我的两个儿子,他们就是企业一线、二线、三线经过七八年的历练才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一线是车间,二线是市场,三线是综合管理。我们不走形式,并不要求你去车间里作为一名普工去装配断路器。但是,你必须以班组组长之类的身份长时间扎根在车间里,去了解各种工序,去现场管理,才能掌握里面的门道。其他岗位也是如此,从仓库到生产、采购、技术、质量、工艺、财务、市场,一步步学习和了解过来,才能进入中层以及高层。

考虑到长期在基层一线收入与这些年轻人的实际生活状态有差距,公司甚至还会适当补贴他们。

就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些年轻人普遍在基层干过3-5年,经历过3-5个岗位,同时因为给他们留下的成长空间也比较明晰,大家都比较努力地去做,所以没有一个人因为难以适应而退出。他们中,有几位已经成长为高层,许多进入到中层。

这也是“人民电器”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的第一个十年着重于规模发展;第二个十年做的是资产发展;第三个十年,也就是现在,要走资本发展之路。而第四个十年,则将走国际寻求发展,今天的新生代便是那个战场的绝对主力。

德迅网 » 郑元豹讲述你不知道的创业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