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六十五载弦歌不辍 应用技术大有可为

  2019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迎来建校65周年。65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始终以强烈的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国家和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守正创新,趟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与风格的发展之路。

  伴随国家现代工业的进步与发展谱写壮丽诗篇

  1954年,伴随着国家现代工业建设浪潮的蓬勃推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前身“三校一所”——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香料研究所相继因时应运而生,为上海这座中国最老工业基地的崛起、为上海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原三校缘行业而生、依企业而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了以培养工业、工程生产所需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机制,建设了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改造,注重企业关键技术问题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有数十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上海市优秀产品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

  作为中国香料香精研究的滥觞,建所以来,上海香料研究所积极对接国家工业化建设战略,紧密联系中国香料香精行业实际,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蔚为中国香料香精研发重镇。自20世纪80年代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香料所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部分成为香料香精行业专家,推动中国香料香精行业的发展。

  21世纪初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校一所”合并组建成为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上海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回望历史,学校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65年的光辉岁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历史缩影。

  65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明德明学明事”校训精神,弘扬“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优良传统,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为人之道,近效“经世应务”“明体达用”的中华文化精华,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为行业企业培养了15万余名高水平专门技术人才,成为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厚积薄发开拓筑就强校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世纪初“三校一所”合并以来,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坚持改革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坚定办学定位,传承创新建校以来长期与行业企业血脉相连的办学传统,一以贯之地坚持走“应用技术型”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合校之初,学校就定位于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确立了“本科教学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服务社会是兴校之源”“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三大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厚积薄发,实现了诸多跨越式发展。

  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8年成为硕士授予单位;2010年奉贤校区正式落成;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6月成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8月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月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序列。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6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50.62%。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领域5个。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明晰的办学理念、坚强有力的措施把办学思路更深入地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坚持应用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创新的学科发展思路,加大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动优势学科群与新兴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入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技术创新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新变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动把握新技术发展,通过社会需求导向,应用基础理论提供解决关键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始终坚持以应用型学科建设支持技术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从2000年合校之初仅有2个学科,到现在学校已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8大学科门类。其中,化学学科在2019年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要求,围绕上海“美丽健康”产业、“上海制造”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功能材料与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等三大学科专业群。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获批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位列该学科一级硕士学位点单位前列。

  目前建有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国家级平台3个,拥有香料香精及化妆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8个。建有上海市高峰高原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6个和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

  注重构建理论为实践体系和能力主线服务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即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拓宽办学的深度与广度。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崇尚实践,回归工程,厚德精技,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按照“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相对接”的原则,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围绕未来工程师“爱科技(AsciT)”核心能力素养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

  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2项,学生获得各类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上海市级以上奖项1683项,获国家级奖项763项,获国际奖项87项。学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评价达到99%以上。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仅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更注重具有行业背景的领军人才的引进,体现了全覆盖、分层次的特色,形成了支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人才梯队

  丰硕教学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支有着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柔性引进管理规定,特聘研究员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办法等系列人事管理制定,并设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学术型教师等梯度岗位。通过分类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分类发展。每年选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课程、联合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等,全程无缝贴近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推进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培养。

  正是因为一直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多元化师资队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才能因时而兴,因人而盛!

  目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近百人,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近50%。

  依托行业服务企业绘就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宏画卷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自建校之日起,便与行业企业水乳交融,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始终与国家尤其是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同频共振、休戚与共,在长期办学基础上确立了“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主动提高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大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注重解决行业企业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努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你侬我侬”的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分批组建有影响力的38个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突出抓好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和模式的探索,通过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间从有程度的“融入”转向无障碍的“融合”,为上海及长江三角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服务,发挥了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入选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项目。

  多年来学校通过巩固香料、化工等高峰高原学科优势,引领化工、轻工等行业发展,面向地方、区域、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学科、专业与行业的全面对接。

  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创新,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肖作兵教授领衔的“新型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果已在国内香精行业近80%的规模企业推广应用,在10多个省市的20多家知名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年产规模超过2万吨,三年内直接经济效益近2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08亿元,培育了8家高校技术企业和三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评价表明,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为我国香料香精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推动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房永征教授与相关企业合作,针对节能薄膜开发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自主研发了高可见光透光率、高遮蔽系数、高紫外线反射率,且具有智能性、自清洁性等功能特征的多功能节能薄膜,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果“多功能节能薄膜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获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8年学校在积极服务地方科研建设上又增添了亮丽一笔:助力美丽健康产业“硅谷”的建设,与地方政府在2017年共同建设东方美谷研究院。研究院承接东方美谷“八大中心”中研发中心的功能,为美谷及园区企业提供信息研究、学术交流、检测评价、技术开发等一站式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加快东方美谷科研成果的转化、产业化,推动周边区域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助力打造“中国化妆品之都”。

  围绕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开展协同攻关,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大飞机的制造,从核心电路到部件打磨都需要精工细作,就连做一个螺旋桨叶片,都不能用寻常工业刀具,而这样的专门刀具由于要在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下运作,便需具有专门涂层,机械学院张而耕教授领衔的“超硬合金物理气相沉积涂层”项目新技术解决了这样的难题,为大飞机制造“雕刻刀”,在沪上两家企业完成技术转移后,技术团队再“落户”安徽,为长三角产业发展助力。目前,张而耕教授团队服务企业已超200家,涉及航空切削刀具、制瓶模具、高温合金加工等领域,年产生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韩生教授聚焦“绿色”,领衔开发的“多功能一体化生物柴油制备装置项目”,将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地沟油等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这一项目在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特等奖。

  位于嘉兴南湖区中华村的香兰素专业生产企业是一个村办企业,因受制于技术水平面临发展瓶颈。毛海舫教授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使得企业香兰素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其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60%左右。

  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建立了由地方、行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探索新工科建设,校内加强学科融合、校外与行业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目前已建立校外骨干实习基地150个、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室21个,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每年校企联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占比为35%以上,真正做到了协同育人,让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产教融合硕果累累,与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成立了20多个技术转移中心。在逐年递增的科研经费中,60%以上的经费来源于企业,直接服务长三角地区科研项目达1500多项,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125项。服务上海地方企业技术攻关的“联盟计划”项目获批数连续八年稳居全市高校前列,2018年占全市立项项目的70%。发明专利授权数居上海市属高校前列,专利转化率排名居全国高校第54位。

  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践”项目入选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项目,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25项,省部级项目18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8项。2018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术型高校前20%,进入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

  弘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开启新的征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校师生积极作为,主动适应新形势、顺应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饮水思源,继往开来。65年,对踏进新时代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而言,是又一个新征程的开启,也是又一次创业历程新序幕的拉开。新征程要有新目标,新目标赋予全校干部师生新动力。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到来,国家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推进学校发展的政治自觉,全力加快学校转型升级,争创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重任在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全体师生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65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厚德精技、砥砺知行”“奋发图强、克难进取”“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等上应大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探索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把“应用技术”这篇文章做好,努力创工程教育名校,育应用技术英才,昂首阔步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德迅网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六十五载弦歌不辍 应用技术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