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帆拉链扶贫车间。曹凯 摄
工人在扶贫车间内做工。曹凯 摄
图为扶贫车间。曹凯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18日电 四月芳菲,春光烂漫。河南新县箭厂河乡花宝地沿路边,和帆拉链扶贫车间内机器轰鸣,50余台机器正有序运转着,一旁加工好的拉链半成品有序的排列着。徐爱军拿着刚从生产线上完工的拉链半成品和技术白小兰交流着,微笑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与自信。
徐爱军,38岁,和帆拉链扶贫车间厂长,个头不高、身材消瘦。他和妻子不但返乡创业成功,更是带动周围群众发家致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典型。
说到自己的创业历程时,徐爱军哈哈一笑,给记者翻看了手机里的一些老照片,照片里有曾经失落的时光,也有第一次领到奖金时的喜悦,一张张照片如同“时光记录本”,见证着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
22年前,新县箭厂河乡徐爱军家一贫如洗。三间经久失修的土坯房破烂不堪,一家五口中,哥哥姐姐很早就放弃学业在家务农,父母年迈,整个家就靠每月200元生活费艰难度日,这一切徐爱军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1998年,17岁的徐爱军刚刚高中毕业,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他知道自己能勉强读完高中已是不易,为了减少家里开支,徐爱军决定放弃学业,挣钱养家。
他是幸运的。也就在这一年,新县迎来了一次外出务工热潮,他带着家人凑的182元车费,踏上了浙江义乌务工的求生之路。
没技术、没知识,初来乍到的徐爱军什么都做。扫地、打杂、搬机器,脏活、累活他都没有一句怨言,拼着这股子“蛮劲儿”他在浙江省义乌市鑫宏拉链厂站稳了脚跟。
从打杂小工到技术员,徐爱军走了十年。这十年是徐爱军最苦的十年,也是积累人脉和创业奠基的十年。
2001年,徐爱军在鑫宏拉链厂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谢金英。谢金英,安徽人,缝合技术工,和徐爱军同龄。4年的恋爱长跑,他们终于在2005年牵手婚姻,女儿、儿子的先后降生,让徐爱军夫妻俩干活更卖命了,学技术、跑业务、陪客户有时候一天只能顾得上吃一顿饭,为了跑下一笔订单醉倒在路边也是经常的事情,妻子谢金英看着丈夫这么拼命,心疼不已,多少次哭着劝慰丈夫不要累坏了身子,日子才刚开始,路还长,每当这时候徐爱军总是坚定的对妻子说自己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决不让妻儿再受苦。
时光如梭,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不能落户、上学没人照顾这都成了他们外出闯荡的难题。“家庭和事业一个都不能落下!”权衡良久,夫妻俩决心回家创业。2015年春,他们辞去了浙江的工作,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家之路。
回家后的日子是安逸的,孩子落了户还就近上了学,但徐爱军一天也没有闲着,一直琢磨着自己的创业梦。新县是个山区交通不便,县城离家远,场地租金又贵,并不适合开办大型制造工厂,徐爱军进退两难。“村里土地租金便宜,为何不在咱村里创业,别忘了我也是技术工,还能照顾家呢。”妻子谢金英的一席话扫平了徐爱军的踌躇。
2015年11月,徐爱军夫妻俩以每年一万元的价格租下新县箭厂河乡粮管所废弃的仓库,拿出全部积蓄置机器、搞装修并注册成立和帆拉链有限公司,在十几台拉链制造机器隆隆轰鸣声中,夫妻俩兴办的和帆拉链厂正式开张了。
既当老板老板又是工人,小小和帆拉链加工作坊在徐爱军夫妻俩的经营下有声有色。一天天过去,拉链厂的业务也在不断壮大,加工作坊已经不能满足订单的需要,设备不足、资金不济、人员不够,这再次让徐爱军犯了难。
都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底,箭厂河乡扶贫办工作人员主动找到徐爱军,商议建立“和帆拉链扶贫车间”,政府引导贫困户以到户增收的形式入股和帆拉链厂,拉链厂按季度给贫困群众分红。这不但解决了拉链厂资金短缺的难题,更能带动周边的贫困群众发家致富,互惠共赢的举措让夫妻俩拍手称赞。
2017年,在乡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下,徐爱军将自己老房子推倒建厂,投资200万元建成1200平米的标准厂房,新购置机械设备40余台,吸纳周围15名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过两个月的建设,“箭厂河乡和帆拉链扶贫车间”在乡亲们的翘首期盼中开工生产。
设备有了,场地也有了,人才成了公司发展的关键。从浙江请来的技术员,张口2万元月薪让夫妻俩咋舌。
“咱不能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为做大生产,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夫妻俩办起了“生产技术培训班”,并从重庆招聘了2名专业技师,指导周边村里几十户贫困群众织袋、成型、缝合工艺。
“干体力活不是长久之计,重要的还是要扶智,教会贫困户技术,让他们靠技术挣钱。”谢金英的一席话让丈夫徐爱军记忆犹新。在夫妻俩的耐心指导下,和帆拉链厂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员7名,手工艺人员20余名。
“我在厂里是手艺工,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技术员郑金凤是第一批招进厂里的工人师傅,也是徐爱军一手带出来的技术工,说起“和帆拉链厂”的经济效益,她很是自豪。
二十多年的外出打拼,不但让徐爱军夫妻俩积累了成熟的拉链加工经验,也攒下了不少大客户,现在夫妻俩自己建厂销售自然水到渠成,生产的产品不但江苏、江西地区热卖,周边县区更是供不应求。
两年来,和帆拉链扶贫车间不但带动了1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实现了产值新突破,利润成阶梯式增长。2017年,公司产值达200万元,纯利润接近60万元,2018年,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利润突破百万大关。
今年,公司正在朝着年销售400万目标稳步前进。“创业带动就业,让乡亲们学到手艺,致富增收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说起返乡创业最大的收获,夫妻俩异口同声的说。(张因 祥 聂建武 程一桐)
-
相关文章
- 乙醇中毒的典型表现有
-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
- 何鸿�鏊奶�梁安琪个人资料简介 还是个典型的女强人
- 特殊命格的人胎记有什么特征,这几个典型特征跑不掉
- 民间说的特殊命格特征,这两个典型特征经常出现
- 典型团队领导方式
- 返乡农村成功创业故事
-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
- 罗志名:返乡创业赚钱种芦笋亏损百万,如今再出发
-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例子具体分析
德迅网 » 靠苦干实干 昔日打工仔成返乡创业典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