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圣:为省5分钱,多走一站路
和许多老乡一样,陈志圣14年前来武汉只为养家糊口,从未想到会有后来的成就。如今,他代理的“森马”专卖店已遍布三镇。“我原来在小学教书,但50元一个月没法养家。1991年端午节那天,我来到武汉,希望能赚些小钱吃饱饭”。开始,陈志圣只能做些小生意,将温州的零散货物贩到武汉来卖,一个月在温州、武汉两地跑四五趟,坐一趟车要38个小时。为省5分钱公汽车费,他宁愿多走一站路。1994年,他创办奔马公司,1998年当上“森马”服饰湖北总代理。浙商论坛上,48岁的陈志圣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少年竞争风流,场中波浪偏多,人在汹涌水中游,还要好舟硬橹,就有好舟硬橹,也须看风使舵,知得万事皆已成,务必金钱修补。”这首商界之外的人看不太明白的诗,却是他真实心境的写照。
许建兵:卖过假货,现在要还
帅气的许建兵有一张好看的娃娃脸。他一上台,就用浓浓的台州腔说:“我们浙江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说不好普通话,请大家多包涵!”台下浙商发出会心的笑声。“1988年9月,我14岁到武汉来,说出来不太好听,是给表姐当男保姆,带小孩买菜做饭。两年后,表姐给了我5000元,全寄回家了。父亲说‘你出息了’,给了我5万元,让我在汉正街摆摊……”他带着内疚的口吻说:“我也卖过假货。以前做了亏心事,现在要还。”于是,他不停地用金钱“赎罪”,今年他又捐助了15个大学生。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他都捐了款。自己是被表姐带出来的,所以许建兵认为浙商最成功的就是家族模式,几乎都是一个帮一个,其次还有浙江人特有的聪明,“任何时候都在寻找商机”。有一次,一个餐馆老板娘对他说浙江人聪明,他问为什么,老板娘说“湖北人是九头鸟,能在九头鸟的地盘赚钱,肯定有18个头”。许建兵说,浙江商人人品也好,很安分。“浙江人离婚的很少,嫁给浙江人是很安全的”,他幽默地说。
罗云远:出门靠朋友,成功后回报朋友
讷于言而敏于行,比起前两位发言的声情并茂,罗云远显得有点拘谨。但在武汉打拼了20余年的他,已成为武汉最成功的浙商之一,旗下有四五家公司,涉足机电、灯具制造和地产等方面。“靠着在武汉的浙江朋友帮助,我才迈出经商的第一步……”他的发言朴实无华。罗云远开的第一家店,所有的货都是朋友借给他的。直到1990年代,他的事业才开始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奋斗不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有了更理性更深入的思考”。2004年,罗云远接任温州商会会长。“我的目标是成为武汉温州商会的高级顾问,为来武汉的温州朋友当参谋。”他说。大腕论道:浙商是怎样炼成的毛冬声:浙商成功渊源于文化可能多数人还不知道,武汉商界泰斗级人物、原武商集团董事长毛冬声也是浙商。他生于宁波一个农村家庭,幼年生活困苦。1947年,13岁的毛离家谋生。他流浪过,当过小工,后来他在武汉成就了一生的事业,成为全国第一只异地上市的商业股鄂武商的掌舵者。去年,他完美谢幕,但仍出任武汉企业家协会会长,“为企业家尤其是退休企业家谋利益”。昨日,照例梳着大背头、操着乡音的毛冬声,出席了此次的研讨会,引起现场“新生代”浙商的热烈追捧。“浙江商人的成功渊源,首先在于浙江深厚的商业文化和独特的地缘经济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轻商抑商无论是‘士农工商’,还是‘工农兵学商’,都把‘商’摆在末位。“浙江文化打破了扬士抑商的传统。工商皆为本,人和社会要富裕一点,就必须靠经商。小钱做小生意,大钱做大生意。”毛冬声认为,浙江文化的精髓,在于敢拼搏、善于经商的企业家精神。“浙商敢为天下先,敢于离乡背井去创业。世界各地都有浙江人在拼搏,60多个国家,光宁波商人就有30多万。这些人先头手上没钱,经过努力,很多成了社会领袖和商界名流。”“浙商文化务实,办事过程节俭精细。国人都说上海人精明,实际上这是浙江人的显著特征,上海最先有2/3都是浙江人。”“浙江文化提倡乡谊。浙商喜欢组成团体,这些团体凝聚力很强。据说,包括宁波人在内的浙江人组团带几百亿资金到武汉做房地产,令武汉房地产市场热起来了,我相信。”他说,武汉既是政治名城,在历史上也是九省通衢的商埠,商业还是武汉的根本。他认为:武汉把经济搞上去,首先要把经济文化搞上去。
彭剑锋:浙商理性有余、激情不足
彭剑锋总结了浙商的四大精神:能吃苦、开拓进取;守诚信、重承诺;讲规范;具备团体合作精神。“浙商是东方的犹太人,具有最强的生存能力,创造了最好的商业文明。”他说,自己留美时给一个犹太富商家当佣人。乘车花了14美元向雇主报销,犹太人给了他15美元,硬要求他找1美元,“这是尊重你,不该你得的不应拿。”一次家庭聚会后,彭做卫生时把抽剩的雪茄烟扔进垃圾桶。谁知老板回家后,又撅着屁股从垃圾桶里把它捡出来继续抽。吃剩的牛肉被彭扔了,老板却把它捡回来洗净喂猫。除节俭外,犹太人还讲规矩,守承诺。彭说,他在犹太人家做佣人时,共签了15页合同。“目前中国商业文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诚信问题,这是商业文明伦理的基础。”他说。他在赞扬浙商精神的同时,也指出了浙商的一些不足:观念不够开放,浙商真正靠职业经理人生存壮大的很少,经理人在浙商麾下也不那么自由。这种状况急需改变,浙商需要吸纳人才,更多高素质人才融入进来。另外,做企业需要很强的进取精神,而浙商野心不够,缺乏足够的抱负和追求,很少有人喊出要做世界500强的,理性有余,激情不足。他们在决策上,魄力不如广东、湖北企业家前面有万丈深渊,浙商忙着铺个桥,广东和湖北人则先跳过去再说。如果加上湖北人的野性,增加激情和冲动,可能会令浙江企业家如虎添翼,在全球范围内都不会输给犹太人。
康冰:浙商让我认识到最初的市场经济
“我不是浙江人,但对浙江商人非常崇敬,对浙商精神非常景仰。但同在座的浙商一样,我们都是参与武汉开发的外地商人。”来自上海的地产精英康冰,一上台就谦虚地说。他讲了两个小故事:“弟弟上大学后,向我借了一万元经商,却没赚到钱。在经商过程中,他认识了只有高中文化的温州小伙,在这个小伙的指导下,弟弟批发了一批市场摊位,一转手便赚了十几万。”另一个故事是:“我在兰州上大学时,到外面擦鞋,看到有6个温州人扎堆擦鞋。我当时觉得他们很傻,那么多人在一起哪有生意做?现在我回想起来,这就是简单的市场经济形式,扎堆效应,形成竞争浙商让我认识到了最初的市场经济意识。”康冰指出,现在浙商需要好好思考,面对“中部崛起”的新形势、新时机,浙商应该有什么作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浙商精神,不应只是强调优点,更应该总结不足以做得更好。康冰称,发展优势产业是武汉的趋势,而武汉的优势产业就是商业,说到商业就不能不想到汉正街,我们应该思考商业历史悠久的汉正街为何被义乌所超越?汉正街应如何进行改造?他说,我们的改造应具有超前意识,上海城隍庙的二次改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我们要改造汉正街,不能搞翻牌,一定要和中部崛起的战略联系起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浙商代表讲述在汉创业历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