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西安翻译学院: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2019年是西安翻译学院内涵建设年,全校上下将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内涵建设”和“重点突破”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推动转型发展,继续打造“学习在西译、生活在西译、成长在西译、幸福在西译”育人平台,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坚定不移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具有示范用的一流民办大学。

  如何深化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扎根陕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眼培养适应就业、能够创业、勇于创新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十三五”及“双一流”建设规划,制定《西安翻译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努力开创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4月29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再次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以《打造具有示范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为题,对西安翻译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西安翻译学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工作纪实

  西安翻译学院建立于1987年,从租赁一间教室发展成为陕西省转型试点本科高校、陕西省“一流学校”建设单位、拥有70个本专科专业、20000余名学生、为国家积累19.47亿元总资产的著名民办高校,其创立和发展就是一部创业史,创始人丁祖诒就是一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基因早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中。


  3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方向,坚持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建立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七育人”长效机制,已发展成一所以文、商科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学校一贯重视创新创业工作,2012年起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年成立职业、创业与就业教育教研室,2015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创造性地提出“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和“专业+外语+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是首创“五环”“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外语+电子商务”等平台,培养“精准扶贫”“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三是探索出“一个宗旨、两个引领、三个理念、四个层次、五个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一流学院建设”和“转型发展”为引领,构建“高尚教育”“西译精神”“专业促创新、创新带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培养理念,打造“普惠、提高、专业、孵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开启“课堂教学、专家指导、实践训练、学科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培育方式,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制度保障凝聚创新创业合力

  高度重视,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扎根陕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眼培养适应就业、能够创业、勇于创新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十三五”及“双一流”建设规划,制定《西安翻译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努力开创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组织保障。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2018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6次,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研讨和部署,解决突出问题,为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协同工作,齐抓共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校党政办、教务处、科技处、人力资源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团委、就业中心、网络信息处、宣传部、各二级学院、后勤集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同机制。由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各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专人负责。

  成立学院,全面落实“四到位”。即机构到位: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其作为校级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场地到位:10000平方米创新创业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创新创业服务;人员到位:新增编制、专人专岗、独立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人员10人;经费到位: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统一纳入年度预决算,设立700万元创业基金,每年将省级专项资金中的20%用于创新创业工作,累计投入1439万元,保证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深化实践育人探索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学校坚持以外语为特色,努力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坚持“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技能(含创新创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教学体系。二是邀请社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修订,满足行业需求,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试点“专业+创新创业方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二是打造校企合作订单班,坚持与企业达成“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三合作策略,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健全课程体系,实现“双创”课程全覆盖。一是“必修+选修”,全校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6学分公共必修课,开设10多门创新创业相关选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二是“线上+线下”,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慕课化,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凡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可进行学分互换,效果良好。

  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强化案例融入。一是出版《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多部自编教材,其中《大学生创业基础》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二是建成优秀毕业生(校友)和创业导师案例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案例。

  创新教学与管理方法,实施“两制三对接”。一是重新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二是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修订《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机制。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之星及团队,给予1000元至3000元奖励,并在评先评优等环节予以倾斜。四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以“大学生创业基础”课为试点,开展40人左右小班化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五是以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代替原来的标准答案考试,实施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和岗位需求相对接。六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施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对接。

  坚持引培并举,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建成百名创新创业导师团,两名导师入选“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等为创新创业学院客座教授,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海为创新创业学院名誉院长,杰出校友王自如、沈建鹏、张菲、丁李、时爱丽、马伟刚等具有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的校友及成功人士为创业导师。

  学校不断加强培训考核,强化指导能力。一是鼓励并组织教师考取职业、就业、创业指导师等“双师”素质资格证书;二是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方面给予倾斜;三是组织开展4期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共计201人,13人参加KAB、SYB等创业师资培训,支出培训经费50余万元;四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申报;五是修订《西安翻译学院教职工奖惩管理办法》,对参与或指导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孵化项目的教师,认定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考核,给予课时补助和奖励。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实践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整合资源,投入巨资,拓展“实训+实践+孵化”平台。学校建成了含大学生创新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实践实训平台——创新创业体验式教学中心。一是按照学科专业分类,搭建包含语言类、商务管理类、教育类、电子工程类、艺术类、文学类等专业在内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全部免费开放。二是建成校内翻译工作坊、同声传译工作坊、创意写作工作坊、电商创新、文化创意工作坊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在西安高新区投入5.87亿元,建成24层具有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的大学生创业园,制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参与创新创业。并投入621万元建成校内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年来成功孵化创业项目70余个,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强化“多渠道合作,国际化定位,多类型实践”三个坚持,丰富实践活动。学校加强校政、校地、校企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与杨凌区管委会创新中心、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万学教育、北京职航创业教育有限公司、武功县政府部门等48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签署创新创业深度战略合作协议,与阿里巴巴合作建成西北首家“电子商务创新产业园”,成立“陕西跨境贸易创新研究院”“匈牙利文化研究中心”,不断构建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格局。

  学校基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先后组织开展创业大西安、创新创业科博会、国际“丝路”电影节、中美创客大赛、国际丝路博览会、西洽会等外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大型外语服务活动,培育“双创”项目,培养“卓越”翻译人才,推荐学生国际化交流与就业。

  学校坚持多类型实践。一是引导社团转型发展,成立创业联合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组织,引导经贸协会、红杉软件等转型发展。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沙龙、讲座、路演等活动,覆盖85%的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三是定期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并将赛事制度化、常态化,如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挑战杯”“创青春”、长安双创杯、“发现杯”“三创赛”等,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教结合、创新发展的目的。


  构建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指导体系提升双创成果

  学校建立了含平台搭建、资源对接、氛围营造、服务咨询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

  建成创业孵化基地。一是孵化基地分办公、培训、孵化三个功能区,配备有创业培训专用教室、孵化室、路演室、会议室等;提供各类服务包括人才、法律、市场、融资、政策、技术、信息代理等创业辅导服务。二是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准入(退出)办法》等多个管理办法,确保项目数量,狠抓项目质量。

  开展SYB创业培训。作为陕西省省属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积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培训,开展SYB创业培训1985人次。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及正在创业的学生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一是学校建有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建成创新创业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信息平台,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服务。二是积极汇编国、省、市、校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如《大学生创业宣传手册》《大学生创业政策百问》等,利用全媒体宣传,为学生答疑解惑。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一是举办各类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38场,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7个。二是开展“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创业团队”评选,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如杨雄、薛国庆、张博、李佳成等。三是在校史馆、校内刊物、校内网站、宣传栏开辟专区或专栏,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形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意识。

  全员同心,拼搏进取喜获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好成绩

  初次就业率持续达90%,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以“六大工程”助推毕业生充分就业,让毕业生学有所为,尊严、体面地走向社会。近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实现了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就业层次和质量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中连续处于前列。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也深感满意,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外语水平、适应能力评价较高,普遍认为西安翻译学院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外语、守规矩、善合作”,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力和职业发展潜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示范民办高校”“毕业生最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样本院校”“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等荣誉。

  创新创业屡获殊荣,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近3年学校创新创业竞赛硕果累累,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别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70余个。2018年,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达12000人次。一是重大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斐然。近3年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若干项,被省教育部门评为“优秀组织奖”2次;“创青春”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若干项;“挑战杯”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三等奖若干项,学校成为全国仅有的一所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并获奖的民办高校。二是其他影响力较大的创新创业大赛捷报频传。在阿里云创客+“find校园合伙人”创业大赛中获得亚军和奖金5万元;在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腰带”和一万元现金奖励;在“三创赛”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获省部级特等奖13次、一等奖42次,其他奖若干。

  学校创新创业影响持续彰显,近3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省级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省级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20多项,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持续扩大。

  创新创业实效明显,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近3年,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效显著。在校生的创业项目、开办的工作室、创办的公司200余个。如2016届魏书茵创办O2O顾里时尚女装销售店,李翔创办陕西忠诚广告有限公司,薛国庆创办西安蓝果星创有限公司并获得500万元风投;2017届韩智英创办陕西广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袁艺文创办异森手绘工作室等;2018届孙作州创办陕西雄狮企业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刘艺科创办十六人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叶帛鹭创办西安德沃仕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师生同创。近3年,教师开展相关科研项目325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类项目473项;教师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00余篇,学生发表论文101篇;毕业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研发的“每天美车APP”“智能安防系统”等成果均顺利转化。

  基于专业创新创业比例逐年提高。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所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比例不断提高。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创办“异森手绘工作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创办“广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创办“E代取、校园快递”,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创办“陕西雄狮企业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英语专业学生创办“翻译工作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办“写作工作坊”,计算机专业学生创办“西安德沃仕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创业社会声誉反响良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绩显著,近3年主流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均使用较大篇幅或专题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对接资源、营造氛围的原则,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成果,有效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围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019年是学校内涵建设年,全校上下将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内涵建设”和“重点突破”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推动转型发展,继续打造“学习在西译、生活在西译、成长在西译、幸福在西译”育人平台,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坚定不移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流民办大学。

德迅网 » 西安翻译学院: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典型高校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