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杭州4月30日电(记者 鲍蔓华)助力吸纳了457名院士,建立了89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布局7个海智基地和3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直接服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自上而下深化改革进程,近年来浙江省科协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海智”工作、科普信息化、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及“三长”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新成绩,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4月26日-28日,由中国报业杂志和浙江省科协共同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走进浙江”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深入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四地采访,近距离聆听浙江创新故事,感受浙江创新氛围,发掘“浙江科协模式”经验。
杭州:创新创业的梦想舞台
走进杭州,你会感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电地方找申昊,排出故障不再难”。在杭州申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特高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按照既定路线一项项完成着变电站的巡检、数据采集,配合后台做好数据分析处理、隐患防范等工作。公司总经理黎勇跃告诉记者,“应用这种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却只有过去检测手段的十分之一。在杭州市科协支持下,公司2014年建立起的院士工作站,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公司不但得益于与院士团队对接,还和海外知名机器人专家的悉心合作分不开。”这仅仅是杭州市科协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2009年至今,杭州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24位,柔性引进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21位,入驻工作站团队专家1300多位。截至目前,杭州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36家、专家工作站20家。
“建站工作已成为杭州市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11月,中国科协正式批复杭州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形成了“1+4”工作格局,即包括1个核心建设区,4个共建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含钱江世纪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逐步创建海外联络站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
宁波:“科技+”助推乡村振兴
“4月15日到5月5日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接下去,桑果可以持续到6月1日,蓝莓的成熟季节则是5月20日到7月10日,而余姚本地产杨梅从6月10日到7月10日就可以进行采摘。” 这几天,浙东革命红区梁弄镇的村民汪国武的百果园里鲜嫩的樱桃挂满了枝头,一颗颗紫得发黑的桑果也开始采摘入蓝供游客选购。
作为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和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的负责人。汪国武在宁波市、余姚市两级科协的指导下,以樱桃特色产业为基础,成立了首家宁波市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农资提供等多项举措,有效降低了农户经营成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由此,汪国武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和宁波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议政智库专家。
在协会辐射带动下,梁弄镇建成樱桃、杨梅等特色水果基地 50 余个,种植面积达1.5 万亩,水果品种60 余种,全年水果销售收入超过8000 万元,樱桃树已成为革命老区农民的“摇钱树”。
“我们在科技工作者和农户间牵线搭桥,专家能把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传送给农民,让农科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一些。”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宁波市科协积极推进“村会结对”工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将100多万元资金用于涉农项目,组织10个涉农学会、科研院所科协与10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专家参与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搭建新技术交流联系平台,重点联系,重点服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接、帮扶等。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20个。
余姚市是浙江省最早实现村级科普协会覆盖的县市,翁方村、横坎头村等一大批村科普协会,依托科普长廊、科普讲堂、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角和欢乐大舞台等科普阵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科普宣教活动,提升了农村乡风文明和农民科学素质,帮助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宁波市科协系统已有科协组织3500余家,其中乡镇(街道)科协148家,村(社区)科普协会2679家,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科协组织覆盖率达93.7%,打通科技支农“最后一公里”。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宁波市科协系统奋力前行。
嘉兴:争当创新排头兵
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起航地嘉兴,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吸引了采风团一行的目光。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累计为浙江引进培育超过4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浙江第一家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研究院首创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理念为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在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嘉兴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浙江(嘉兴·长三角)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海外科技社团和清华海外学子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人才+项目+资本”的新型引才方式,打造“孵化在海外,转化在嘉兴”的“离岸双创”模式。2018年6月,中国科协批准同意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嘉兴也成为全国继深圳、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后获批设立国家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城市,基地的建立为嘉兴招才引智提供了国际新平台。
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致力于集“海归之智”,创“智慧之眼”,以智能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和健康医疗两大产业领域,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创新气质和江南底蕴为特色,着力构建有活力有温度的创业生态,打造成为新一代海归的“圆梦工场”。
#p#分页标题#e#近年来,嘉兴市科协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嘉兴红船起航地的优势,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高质量科学党建贯穿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开创嘉兴科协事业新局面。
绍兴——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浙江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南岸,西接杭州,东邻宁波,南壤金义,北与嘉兴隔江相望,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人才辈出的“名士之乡”。
在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采风团看到企业的生产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三天之后,这批产品即将发往河北、山东、广东、福建的客户。
“去年,我们的产量已达到1600多吨,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端体育器材等领域”,公司总经理向峰介绍,碳纤维产业成立五年就能成为国内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制造基地,这背后离不开杨玉良院士的助力。杨玉良院士团队入驻后,在改进设备工艺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帮助精功碳纤维把设备检修周期从15天延长到了3个月,有力助推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这种“企业提需求,院士来攻关”的合作模式不仅仅存在于“精功碳纤维”,不少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努力通过研发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据绍兴市科协统计,自绍兴市开始建立院士工作站至今,全市已建站103家,其中19家成为了省级,7家成为了国家级,签约建站院士92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4.7亿元。院士工作站,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发动机”。
据了解,近年来,绍兴精心耕耘院士资源,培育“院士文化”,弘扬“院士精神”,打造“院士经济”,通过深入实施院士专家高端智力集聚工程,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为绍兴经济提档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
相关文章
- 霍震霆:千亿豪门基业长青的秘密
- 羊牧之(常州市政协专职副秘书长)
- 孔玉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 政协委员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 分数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 中外记者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中外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十三
-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心得
-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开幕 两会今日看点:人大会议开幕
- 关于政协你要了解的知识点 关于政协的知识框架整理
-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高考不再考英语 取消中小学生英语主科地位
- 明代"天启大爆炸":爆炸半径约750米 致数千人亡
德迅网 » 浙江:科协创新引领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