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忙里偷闲,汪旭用乐器减压
楚天金报讯 记者周萍英 张军
昨日,武大毕业生携重金回乡养猪的报道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多方反响,也引发了涉及创业的若干思考。
跳出农门再返乡创业更看重追寻什么
汪旭从麻城农村考进武汉大学,毕业后开电气自动化元器件公司,仅用10年就赚到了300万元,可谓挖到了第一桶金。然而,他却在跳出“农门”后又回乡养猪,花光了这笔巨资,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王军,汪旭的武大校友,开有电力设备供应公司。他目睹了汪旭改行养猪这三年。在汪旭资金紧张的时候,他也投了一点钱。他看中的是汪旭的眼光,他认为汪旭有理想,目标清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有点曲折”。
王军说,汪旭这三年投入基础建设较大,收益几乎为零,即便目前零星地卖点猪肉,除开费用,只能保本,目的是想朋友圈子试试反应。目前汪旭的微信群迅速增加到200人,大都是这股“猪肉香”引来的,下一步将上市场化的营销手段,同时吸引合伙人和风投加入。
彭阳,汪旭的发小,目前在武汉邮科院做基层经理。同样出身麻城农村的他说,他能够接受汪旭返乡养猪这件事。
彭阳说,他所从事的通信行业可能比汪旭以前干的电气行业更赚钱,他身边有一些干得很好的同行,有的还是“海龟”,可能比汪旭更有钱,但他们也回农村创业了。他们看中的,其实跟汪旭一样,是生态农业,“这是一种趋势”。
彭阳认为,目前农村的种植、养殖基本是同质化的,而汪旭想打造的“小时候”品牌猪肉,将满足人们对猪肉的差异化定制需求。
而汪旭回应说,做农业和做销售业务不一样,你多投入一点就会有体现,产值取决于付出。“这三年来,我一点点地看着农场从无到有,从一片荒山到现在初具规模,这种满足感让我觉得很值得。”
城市创业与农村创业如何看成功几率
既然是创业,在武汉这座未来超级城市里的创业机会,难道比麻城农村的机会还小?
记者找到了在汉开电气公司的老板王亦逊了解情况。王亦逊可算是汪旭原来的同行,来自监利农村。他说,有时自己与生意伙伴聊天,也想回乡弄点地,自己种点粮食、蔬菜,哪怕是自给自足,也比现在在城里吃得好,空气也清新些。
在王亦逊看来,返乡创业搞生态养猪,或者种植不施化肥、农药的农作物,其实瞄准的是城市市场,因为这样的农产品价格显然会高一些,而希望换口味的消费群体也在城里,“这个市场将会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农村的创业机会确实比城里大”。
有读者给本报留言,3年前如果拿300万元,在武汉选个好地段的房子投资,可能获得的收益比现在在乡下养猪大得多。
汪旭沉默了一会,说:“炒房让我想起《功夫》里收水费的包租婆,那应该是60岁以后干的事。”他认为,趁年轻就应该挑战自己,做点更实在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会快乐。
他认为,回到农村创业,其实并不意味着远离城市或与城市隔绝。相反地,回乡创业能捅破城市与农村相隔的窗户纸,拉近城乡差距。
土法养猪是赚还是亏还是市场说了算
汪旭的努力正在逐渐获得武汉市民的认可。
熊翼,是一位37岁的家庭主妇,加入了汪旭的微信群,每个月都要订购几回猪排、猪肝和猪血,每次送货到家都已切好,做菜很方便,家里人也越来越喜欢。而价格,她也能接受,跟超市里卖的中粮、家佳康的猪肉,高不了多少。
部分武汉人消费口味的变化,远在麻城的传统养殖户并不清楚。
汪旭在麻城注册了两家公司,一家是“麻城市小时候农场专业合作社”,另一家是“湖北宜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冲着生态绿色初衷,除了品种上选择黑土猪外,他用米糠、红薯、南瓜等粗粮喂养,猪哪怕是病死也不愿用抗生素。
这些举动,在当地追求出栏率、出肉率的普通养殖户眼里,曾被当作笑话传播。三年过去了,这些养殖户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复杂。
“作为吃肉的消费者,我们完全赞同他的做法。”这些养殖户曾私下里给汪旭算了一笔账:“我们喂两茬猪出栏,他只能喂一茬。一头220斤左右的毛猪,我们卖给贩子的价格9元多一斤,而他能够精细屠宰分割,以一斤二三十元的价格卖到城里,这点让我们很佩服。”一些养殖户表示,“如果真的有市场需求,我们也愿意那样养”。
可见,两种养猪方式的冲突,不仅有观念上的碰撞,也是信息掌握不对称的必然结果。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武大养猪郎”创业经历引发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