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未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清华x-lab第二届高校“双创”教育经验研讨会在清华经管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内外7所著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行业专家,25所国内从事“双创”实践教育、学生指导与运营管理的老师,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生、硕士生齐聚一堂,分享最前沿的“双创”教育理念,展望高等教育未来发展。
以下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原文:
首先我代表清华大学向各位来宾特别是各位远道而来的国际院校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欢迎,也感谢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对这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今天大家齐聚清华,探讨的主题很有价值——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使命定位、趋势和挑战,也总结和分享中国和其他国家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研判大学的未来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对清华大学来说,一个月前刚刚度过108岁生日。回顾走过的历程,特别是最近40年,创新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词,一直伴随着清华的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创新,要比狭义的技术创新或企业创新更丰富,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比在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语境下探讨的创新创业课程或学科要更丰富。这一点清华x-lab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她将大学当中那些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元素、要素,以有效的、富有激励性的方式组合起来,提供出来,坚持下来,帮助新一代年轻人提升他们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
今天有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的代表做分享。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样貌一定要符合这些国家对于创新的实在需求。我二周前在德国访问高校,有的德国高校的校长纠结于流行的那些全球大学排名,认为排名对非英语教学、非英语发表的院校,以及学科专门而非大而全的院校,以及不重视论文发表作为强驱动力的院校有些不够有利——他们也看到了排名之于国际师资和生源的吸引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以德国高校为例的一些同行,非常重视并长于与产业界的融合,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花了相当大的力气促进学生的成长,包括促进青年人的创新创业。而这些努力和成果,在现在流行的国际排名中反映得很不够。他们问我怎么看,我说还是不要按照排名指挥棒来做,那是削足适履,需要改的应该是评价体系。大学如此,对教授,对学生也是一样,不能只关心能被衡量、容易被衡量的那些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因为列入了评价体系才去努力地做。
我们看到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些讨论和努力。这不是容易的事儿,但首先要从全国全校一把尺子来量度的粗放中解放出来,要让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位类型体现他们各自的特色。研究生数量少,都是学术导向的时候,我们开始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是后来才走出来的新路。老路熟悉的路径所形成的依赖,让我们有时候不容易迈出尝试新模式的步子。我谈这个学术评价体系的问题,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主题密切相关,因为对“未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心力往什么地方使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点也特别希望各位来宾能多一些畅叙争鸣。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教育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关乎长远人才塑形。创新创业教育以独特的方式不断给评价体系的改进提供输入。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把产业界的需求真实、及时地输入到大学教育当中来,正视、拥抱这些真需求、急需求,会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极大的促进。关于组织变革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如何变革成功很取决于如何有效提升组织成员的紧迫感,这是变革成败关键。组织成员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认同某种变革的重要性,却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意识到它的紧迫感,或者拒绝面对“紧迫感”,认同方向却并不觉得此刻就应该变,这是很不幸的事情。高校教育改革产生全员的紧迫感,是个公认的大难题,知行也就脱节了。建立起老师和学生的紧迫感,是要听到原汁原味的来自业界、社会的真实反馈,可以想象这是把一张张不满意的消费者的哭脸、怒气扔给研发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真正触动他们去从模式上改,从源头去变。所以当我看到清华大学x-lab引入驻校企业家、驻校天使、驻校投资人等的效用,除了有效辅导创业者、学生团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产业真实的需求,对今天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满意和不解气,直截了当地反映到教育当中来,让大家都直面“屋子里的那只大象”。
第三,发挥“逆龄”优势,推动学科交叉。我们经常观察到年轻一代的学生对于很多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有着一种天然的接受;而相反,已经在大学当中从教多年,或者在大公司中供职很久的高管们,在接受这些“跨”界(inter-)的时候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困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头脑当中因为成绩因为熟练而形成的范式。教授们讨论学科时,脑子里容易有一张树状的学科图谱。而跃跃欲试的问题导向的年轻人,却没有用第三章学到的方法解决第三章后面的习题的束缚,不以所谓的学科划分作为他们的理所应当。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会看到这里面既有算法,也有硬件、有设计、有伦理、有体验与界面,所有这些东西年轻人不觉得这是哪个系科专属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打破学科藩篱和专业竖井非常强的促进作用,也是我所说的“逆龄”优势——年龄轻经验少、没有被范式塑型的新人反而轻松地逾越了学科专业的区割。
我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这三点看法,供大家在讨论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未来的时候做参考。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之外,还帮助大学反思评价体系,直面行业需求,推动学科交叉,算是三个副产品,但其实一点儿也不“副”。面向未来,机遇满满,但也挑战多多。万事开头难,其实,坚持也难,人们愿意开新篇做新事儿,持之以恒地把开始做起来的事做好做久,考验我们的定力,清华x-lab要有恒心定力。希望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各国学界,还有产业界,更包括年轻人,携起手来,一起去重新定义问题,并找到针对真问题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论坛多有成果,也希望各位来宾在清华、在北京这个美好的季节能够过得愉快。(李经)
-
相关文章
- 专家点评2021年上海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聚焦教育评价改革 彰
- 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价增设负面清单 增设负面清单有什么意义?
- 大学生创业校内成千万富翁学习8年才本科毕业
- 江苏一大学生创业校内成千万富翁入校7年未能毕业
- 新疆和田团城,留住乡愁面向未来越发美丽
- 网友热议: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实践中落实
-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重电见证最美双创故事
- 5G时代悄然而至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该如何回应
- 重庆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召开
德迅网 » 杨斌: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未来 机遇满满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