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導演認為,首先要做一些類型上的嘗試,這可能要寄希望於更多當代年輕的藏族電影創作者,因為他們年輕,在學習電影過程中,會呈現出對不同電影類型的興趣。他從這兩年的一些藏族學生短片中看到了這種希望。其次,要在題材挖掘的廣度和深度上加強,可以找一些既涉及藏地,又涉及內地的中間地段題材。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作者的轉向,很多人也會問到萬瑪才旦導演將來有沒有可能做藏族題材以外的電影,萬瑪才旦導演表示“如果將來條件成熟了,也有感興趣的題材,可以去做”。
拉華加也認同這種可能性,“你想想之前張藝謀的早期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類似這樣的作品,和目前張藝謀導演的作品有很大區別,那是一個轉變。所以很有可能導演不是一個風格就一直堅持下來,包括萬瑪老師自己也有這個可能。”
鬆太加導演已經開始做類似嘗試了。新京報記者電話採訪他的時候,他正在浙江麗水閉關寫劇本,一個純內地題材的作品,講述家庭父子關系的故事,預計今年下半年開拍。去年有個電影公司老板看了《阿拉姜色》之后非常感動,就想找鬆太加寫一個內地題材的故事,給導演充分的創作自由,投資大概在一千多萬,如果想請明星出演的話,還可以追加投資。採訪中,鬆太加表示可能會用一些明星。
鬆太加是一個對各種文化特別包容開明的導演,每天早上7點起床之后都要喝一杯咖啡,“最開始喝的速溶,之后是我自己現磨,自己選咖啡豆,腦子轉不開的時候喝一點,上癮特別厲害。”這種對於文化的包容,其實也一點點地滲透在其作品中,回看他之前的《太陽總在左邊》和《河》兩部作品,你會發現《阿拉姜色》無論是在故事上還是畫面上都更具有觀賞性,離觀眾越來越近。鬆太加自己也承認,他在創作中並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自己的喜好,“我就像個小孩一樣,好奇心特別強,沒有限定自己,我還在嘗試,也許我明年會拍一個特別類型的片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