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1月4日 新华社)
这是一个将要永载史册的日子。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文明从未留下任何印记的月球背面,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地外天体登陆,成就了人类又一个梦想的“落地”!“这是国际上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性一步”“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全球各大媒体爆发式、狂欢般的报道此起彼伏,发自内心的祝贺和赞美扑面而来,彰显科技突破带给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刻,世界注目中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人类对这个离自己最近的“邻居”充满着好奇,尽管人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登上月球,但对月球的了解仍然浅显,抵达月球背面实地探究的科学价值依然极其突出和独特,是全世界科学家长久以来的向往。由于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月球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就决定了飞临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要想成功降落月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前,国际上仅有极少数环月飞行器从太空中看到过月球背面的样子,但实地探测仍是空白,人类此前从未真正踏上过这片宁静的秘境。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落月成功创造了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新纪录。
“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我国探月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时光。15年间,面对重重困难,中国的探月人大胆创新、努力攻关,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一步一步奔跑在梦想路上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地球和嫦娥四号之间架设“鹊桥”,解决了通信联系和数据传输的难题,最终将卫星中继的设想化为现实,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新时代。
“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嫦娥四号的一声“我到了”,也让月球另一侧的月球车“玉兔”少了孤单,感到家人带来的温暖,“老家”来人了,“嫦娥四号”背负着一项任务实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科学探索任务,就是在一个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里,装入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营养液和空气等,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并且保持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以及1-30摄氏度的湿度和适当的湿度时,考察动植物是否能在月球表面生存。因为它关系着生物是否能在月球生存,以及为今后建立月球生态基地提供科学依据。月球是否欢迎“地球来客”,“嫦娥四号”将会揭晓答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天眼”探秘到载人航天,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梦想,“嫦娥四号”访问月亮的背面,把地球和月球作了无障碍联通,是人类迈向月球的进步!(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