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美国人还不能高枕无忧。1967年1月,载人飞船“阿波罗1号”在其发射台上爆炸,三位飞行员全部罹难。事故的原因在于航天员座舱中采用了纯氧大气,从而减小座舱所需要的压力,在相同的运载能力条件下提高载荷能力。《纽约时报》对此辛辣地讽刺说,“中学生也知道不要使用纯氧环境,因为在纯氧环境下一个小小的火星也会引起一场大火,平时不易燃烧的物质也会熊熊燃烧起来,而NASA那么多专家和北美航空公司连这点常识也不懂吗?”
着火后的“阿波罗1号”飞船指令舱
这次低级错误导致的严重事故使得“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延宕了21个月。到了1968年,美苏登月竞赛已经趋于白热化,胜负似乎只在于最后一击——谁先实现绕月飞行,谁就可以赢得最终胜利。1968年9月15日,苏联低调发射了“探测器5号”无人探测器。美国情报人员通过无线电监听到探测器5号上有人的声音,而苏联外交部却断然否认了“探测器5号”的任何说法,这使得它的行动显得更加诡异。9月20日,苏联外交部发言人突然召开记者招待会,证实“探测器5号”位于月球附近。这让美国顿感紧张,航空航天局立刻组织专家进行声音数据分析,幸好结果证实,声音并非出自宇航员之口,而是来自录音带。
虚惊一场后,美国的行动开始加速,在1968年末和1969年初,NASA按照一张严格的时间表,每两个半月发射一艘“阿波罗”飞船。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终于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月。三位为此载入史册的宇航员分别是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出了日后闻名遐迩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个历史性镜头可谓轰动世界,当年通过电视观看实况转播的,据说有6亿多人。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留下的足迹
尾声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赞誉“阿波罗11号”的登月壮举是 “上帝创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一周”。在其之后,美国又相继发射了六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为技术故障而未能登月外,其它飞船都在月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至于“阿波罗13号”虽然在登月过程中遇险(服务舱氧气箱发生爆炸),但宇航员依靠熟练的技术和可靠的心理素质化险为夷,最后依靠登月舱的动力、水、空气及食物绕过月球安全返回地球。这一事件后来被好莱坞搬上荧幕,成为纪实电影的经典之作。电影《阿波罗13号》甚至获得过第68届奥斯卡电影节中的两项大奖。今天看来,那个时代的确创造了工程上的奇迹——我们今天使用的寻常智能手机,其计算能力就超过“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全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总和。
《阿波罗13号》电影海报
然而,激发“阿波罗计划”的政治热情已经消失了,登陆月球的成功事实上终结了美苏之间的登月竞赛,美苏之间的较量就这样在没有银牌得主的情况下结束了。1969年10月,苏联的30人登月宇航员训练队宣告解散。差不多在此同时,1969年9月,尼克松也否决了施行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此时距离阿姆斯特朗把美国国旗插上月球表面只过去了两个月。其后尼克松又于1970年3月7日提出了关于美国太空政策的新纲要。从表面上看,新的太空政策意在使太空活动远离政治,但实际上是为了省钱。
由于尼克松政府对太空领域财政预算的削减,阿波罗17号之后的登月任务都被迫取消。此外,“土星五号”火箭也因为“阿波罗计划”的突然中止而被无限期地束之高阁。紧随而来的便是NASA的大规模裁员,有超过5万名的各类技术人员被迫另寻出路。整个“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5月肯尼迪宣布开始到1972年12月结束,历时近12年。在工程高峰时,参加工程的企业约2万个,大学200所,科学机构80多个,总人数超过30万。整个工程耗资巨大,总计大约255亿美元(以金价计相当于今天的大约9500亿美元即6万亿人民币);峰值年份近30亿美元。196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财政支出甚至占到了联邦财政预算的5.3%。迄今全世界还没有哪一个计划能在规模和资金上超过阿波罗计划。
陈列展出的“土星五号”火箭
就这样,阿波罗17号飞船成为了“绝唱”:1972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飞船回到了地球,阿波罗登月计划全部结束。在最后一次登月中,3名宇航员中的2名——尤金-A-塞尔南和哈里森-施密特总计在月球上逗留了75小时,他们驾着月行车在一座山脚下巨大的砾石中间行驶,并发现了一个火山口。留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7号”纪念牌的题词写道:人类完成了对月球的第一次探索。公元1972年12月。愿我们带来的和平精神与全人类同在。(签名:塞尔南、埃万斯、施密特、理查德·尼克松)。这是对于太空探索的黄金时代的一曲挽歌——整整45年过去了,人类迄今再也没有重返月球,但今天的“微信”的启动画面,仍在使用“阿波罗17号”拍摄的“蓝色玛瑙”……
“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
“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蓝色玛瑙”)
参考文献:
李成智,李建华编著:《阿波罗登月计划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
张弛:《冷战中的美苏载人登月竞赛》,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