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
曾几何时…罗塞塔的完美谢幕 @柚子木字幕组
正在加载...
黄色椭圆区域为罗塞塔号着陆点,范围700*500米。右侧红色圆圈区域为德尔·埃尔·麦迪纳天坑,直径约130米。
腾讯太空讯(桂林)北京时间9月30日晚19时19分,欧空局(ESA)宣布罗塞塔号探测器已于北京时间18时39分成功着陆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着陆点靠近一个名为“德尔·埃尔·麦迪纳”(Deir el-Medina)的深邃天坑附近,位于哑铃状的67P彗星较小一侧。
北京时间9月30日9时20分,罗塞塔拍摄的67P彗星表面的群山,飞行高度16千米。
北京时间9月30日下午14点53分,罗塞塔号拍摄的67P彗星表面纹理特征对比照片,拍摄高度8.9公里。来源:ESA
罗塞塔号着陆前不到两小时拍摄的67P彗星惊人表面,拍摄高度5.8公里。来源:ESA
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5时左右,罗塞塔号开始机动向彗星接近,轨道高度19公里,并拍摄彗星表面照片发回地球。16时37分,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空局控制中心向罗塞塔号发送最后指令,微调探测器朝向。
卡通版:着陆在67P彗星表面的罗塞塔,远处是菲莱。
在着陆最后阶段,罗塞塔号相对67P彗星的下降速度降至0.9米/秒,也就是时速3.2千米/时,接近人类步行速度,但即使这样的速度也是罗塞塔号无法承受的,毕竟它的设计并不适用于着陆。撞击过程可能会造成罗塞塔号轻微反弹与再次跌落,扭曲其两翼14米长的太阳能帆板,损坏仪器设备,但不会再被反弹回轨道上。罗塞塔号机载系统也在着陆时被关闭,不会再运行。
罗塞塔号向地球传回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飞行高度只有51米,能够看清彗星表面的小石块。
罗塞塔号撞击67P彗星后长眠在这颗4公里大小的彗星上,与菲莱完成了团聚。在着陆前最后时刻,罗塞塔号持续向地面发回67P彗星的探测数据,并传回了数张高分辨率图像。
19时19分,当罗塞塔号发回的信号消失时,控制中心只有微弱欢呼与简单握手祝贺,大家庆祝任务的终结,也对罗塞塔号的离去依依不舍。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探测计划至今,一些在现场的科学家已在罗塞塔号项目上花费了三十年的心血。
欧空局任务经理帕特里克·马丁(Patrick Martin)说:“我终于可以宣布罗塞塔号向67P彗星的历史性着陆取得圆满成功。告别罗塞塔,它已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科学工作。”
罗塞塔号抵达67P彗星两年来所得到的科学数据,足够科学家忙碌数十年。
罗塞塔号和67P彗星正朝着木星方向前进,距离太阳越来越遥远,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越来越少。
罗塞塔号为什么要结束任务?
自去年8月飞过近日点后,67P彗星正逐渐远离太阳。67P彗星近日点为1.24个天文单位,而远日点则达到5.68个天文单位,轨道周期6.45年。随着离太阳越来越远,罗塞塔号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发电能力显著降低,未来将无法继续维持探测器和科学仪器的运转。
因此在失去电力前,让罗塞塔号着陆,近距离获取67P彗星表面各种科学数据是个不错的选择。
欧空局项目科学家马特·泰勒(Matt Taylor)称,即使让罗塞塔号进入休眠状态,也无法保证在67P彗星重新回归近日点时,它能够再苏醒过来。
罗塞塔号着陆前,在距离彗星表面1.2千米处拍摄的天坑内部。
最后任务聚焦彗星天坑
这次着陆也是罗塞塔号最后一次低空飞掠探测67P彗星表面,科学家希望罗塞塔号在最后着陆时刻能够拍摄到着陆点“马特地区”(Ma’at region)附近天坑的内部结构,该地区拥有数个直径超100米,深约50至60米的大型天坑,这些天坑内部可能隐藏有67P彗星诞生初期的秘密。
在67P彗星接近太阳时,这些天坑会变得活跃,向外喷射出尘埃与气体。此前科学家发现这些天坑的坑壁上有很多宽约1米的疙瘩状有趣结构,并认为这些结构早在太阳系早期67P彗星形成之初就已存在。
马特地区一个直径约130米,被非正式命名为“德尔·埃尔·麦迪纳”(Deir el-Medina)的天坑是罗塞塔着陆前重点拍摄的目标,可获取该天坑在内附近地区极高分辨率的图像。此外,罗塞塔号下降最后阶段近距离获取的彗星表面气体与尘埃、离子数据是之前无法得到的。
罗塞塔号12年太空任务期间,一共拍摄了11.6万张照片。
十二年太空任务回顾
罗塞塔号探测器耗资16亿美元,于2004年3月2日升空,是欧空局主导、美国宇航局参与的彗星探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