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图片背后的“版权黑洞”
李泽峰/人民图片
许多人都没想到,5000万光年以外的黑洞,竟意外打开了中国图片霸主视觉中国的“黑箱”。一个本是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里程碑,竟同时成为影响中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热门话题。
互联网时代,信息生产与流动的速度远超以往,人们在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版权问题随之而来。这不仅涉及利益的分配,也事关表达的自由。此次视觉中国事件,让信息消费者、生产者多年积累的焦虑一并迸发:生产者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保护,消费者害怕自己莫名其妙掉入“版权陷阱”。这些看似冲突的焦虑,其实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版权保护的初心?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找到供需双赢的平衡点,营造更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滥用权利需严查
在此次事件中,舆论各方达成了基本共识:保护版权没有错,但权利滥用有错。那么何为权利的滥用?如何界定保护版权的边界?
有网友拿迪士尼公司与视觉中国作了对比。迪士尼在业界素有“版权狂魔”的外号,与视觉中国相似,迪士尼也有一只庞大的法务团队,紧“盯”着各个行业。大到迪士尼旗下人物形象,小到迪士尼作品中的角色称谓、分镜头脚本,一旦发现侵权,立刻发函索赔。以至于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万一流落荒岛,可以在地上画个大大的米老鼠,迪士尼会来找你打官司,这样就能得救了。”
对于迪士尼,人们只是发发牢骚,但对于视觉中国,大家为何出离愤怒?这其中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迪士尼虽然锱铢必较,但维护的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而视觉中国则是把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打上自己平台的标签进行所谓“维权”,相当一部分对著作权的主张并不令人信服甚至可笑可恨,比如黑洞图片、国旗国徽、历史照片等一些公有领域的作品,已经涉及到权利的滥用。
说到底,这是一个初心的问题。对于平台公司来说,“维权”到底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权益、鼓励创新,还是靠发起“讹诈性专利诉讼”牟利?如果是后者,这种经营方式必然是受到争议的,其对权利的主张也必然是滥用的。
全盘否定不可取
当然,对经营方式的追问,并不意味着要走到“取消版权保护”的极端,否则同样失去了版权保护的初心。
保护知识产权如今已成为社会共识。人们越来越习惯也越来越愿意在网上付费看剧、付费听歌,这说明国人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优秀的原创内容,因为大家都认同: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生产好内容、创新好产品。
因此,在“黑洞图片”事件不断发酵的同时,也有人呼吁,对于视觉中国不能武断关停,而应理性处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不能因为单一事件就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在中国乃至在全球,现在互联网作品保护的主要问题是保护不足,恰恰是视觉中国这类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版权保护途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戴士剑表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实事求是地对其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全面分析其不适当的行为到底占比多少,或者说非法的收入占比是多少。不能因为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出现,就把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全盘否定。”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摄影师群体的响应。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视觉中国事件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与视觉中国签约的3位摄影师介绍,签约摄影师的收入来源分为销售收入和维权收入,视觉中国确实会帮摄影师对侵权使用的行为进行维权,并将索赔所得作为其收入的一部分,而网站的关停会对其正常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保护好网络版权
在此次事件中,有关部门的表现也很积极。4月11日,视觉中国“黑洞图片”事件被爆出;4月12日,天津网信办就成立工作督导组进驻视觉中国网站,同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公告,宣布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
而事件调查的进度也没有拖拉。4月18日晚,视觉中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收到天津市网信办行政处罚决定书,天津市网信办决定给予汉华易美天津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时,视觉中国在微博上发表致歉声明,承诺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版权保护模式,尊重行业内利益攸关方的诉求,共建合规、合理、合情的产品服务定价和版权保护工作流程,并主动接受监督。声明还表示,将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平台内容和产品服务进行全面筛查,确保权属标示清晰明确,授权机制合法合规。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版权局等职能部门始终致力于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逐步完善的同时,相关产品的使用者也要提升版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责编: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