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如何扮演小人物,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考验。银幕上,我们见证了不少通过饰演 “小人物”成为 “大明星”的演员。虽然貌不惊人,但他们用具有烟火气的表演,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的角色,用平淡无奇的面孔,演绎出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探寻那些平凡面孔背后的价值。
——编者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步伐的加快,电影创作的蓬勃发展,观看电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今时代是大众文化迅速发展、传媒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个人的信息传播和群体的咨询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度。电影作为 “第七艺术”,已成为承载国人自我体认和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介。
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些以普通大众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图景、追溯历史人文,具有主流文化特质,贴近大众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观,也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性光辉的银幕 “小人物”形象图谱。
这其中,涌现了一批通过饰演 “小人物”成为 “大明星”的演员。个中佼佼者,比风头正劲的 “流量明星”更能辐射到广泛年龄层的观众群体。大时代里的 “小人物”,微而不弱、凡而不俗,是大众在自媒体时代的 “揽镜自照”。观众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能够代表自己的形象,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影片中, “小人物”们往往有明显的缺点或人生危机,观看他们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观众能产生情感共鸣,并完成自身的身份确认。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员对小人物的塑造,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形象特质,注重塑造典型性格,并兼顾喜剧感和幽默感。总体表演风格较为通俗、浅显、晓畅,具有 “人间烟火” “下里巴人”的趣味。演员的台词、表情和行为动作,贴近日常状态,以弘扬坚韧耐劳、苦中作乐、朴实节俭、善良仗义等优良品质为出发点。可以说, “小人物”表演是最能代表和反映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文价值观的表演形态之一。
电影表演的性格和气质,无法摆脱时代的整体性格和气质。大时代为小人物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背景舞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成为了普通民众以及人文风情的具象化身。这背后的动因,是对个体命运的体恤和关注、对人生困境的悲悯和消解。电影中的 “小人物”表演,与其说是描绘一个社会群体或职业身份,毋宁说是表现一种精神、一种生存哲学。这一类表演塑造、沿袭或重新定义了哪些文化人格?这些文化人格的本质是什么,又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态?这些问题,都为考察演员表演和作品提供了多重视角。我们也期待,能在银幕上看到更多的小人物,他们正是时代最真实、最直观的记录者。
葛优在《让子弹飞》中演绎了夸张的、卡通式的丑角形象马邦德。
葛优:在冷幽默、黑色幽默的不露声色中,彰显人物的智慧、内涵和洒脱
在华语电影史中,葛优是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华人。从商业角度来看,早在2010年,葛优主演的三部贺岁大片票房总和超过10亿,他因此成为国产电影票房史上最早迈过10亿元大关的男演员。
葛优的表演功力是内地男演员中独树一帜的高点,其章法是在冷幽默、黑色幽默的不露声色中,彰显人物的智慧、内涵和讽刺性,其表演也就充满了可读性,余韵悠长。葛优的外形精瘦,标志性的秃头和整体偏小的五官,传递出一种精明、灵活的神韵。在影视作品中,葛优带着似笑非笑、高深莫测的表情登场,或者目露精光、或者启齿而笑,便能掌控整个场面的表演节奏和重心,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小人物就此立住,总能赢得观众的会心一乐。
他既能演绎夸张的、卡通式的丑角形象(如 《围城》中的李梅亭、 《让子弹飞》中的马邦德);又可以达到严肃的、富有内涵的表演深度模式 (如 《赵氏孤儿》中的程婴、 《卡拉是条狗》中的老二)。从1985年作为演员出道以来,葛优在大银幕小荧屏上塑造了太多小人物形象, 《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李冬宝、 《霸王别姬》中的袁四爷等角色,都是国人心目中的经典。
在艺术创作中,葛优的表演处理以 “收”和 “藏”为主。但他与张丰毅、姜文、巩俐、章子怡、梅艳芳、张国荣、周润发等表演能量充沛的演员进行艺术上的 “碰撞”和 “过招”时,却能丝毫不落下乘,而愈发显现出内秀、老道的定力,这主要还是源于其深厚的表演“内功”。
葛优自1990年代起以出演 《编辑部的故事》走红,并出演了多部根据王朔作品改编的电影,身上有浓重的北京文化的印记,是 “京派”文化在演员方面的代表人物。他银幕形象中的市民气、狡黠感,和一份 “顽主”式的洒脱与智慧,让他成为观众追捧和喜爱的对象。富有意味的是,2016年,一张当年葛优在 《我爱我家》中瘫坐沙发的剧照忽然无预警地在网络上走红,画面中,葛优懒散、放空、松弛的姿态,打动了当下 “宅男宅女”们的心灵,成为风靡时下的 “网红” “表情包”,从中不难看出大众话语模式和审美趣味的变迁。
范伟在 《不成问题的问题》中饰演丁务源,表现出一种八面玲珑、独善其身的人格典型。
范伟:有一种 “邻家大叔”式的亲和力,十分贴近观众的心理距离
演艺圈中的喜剧明星不胜枚举,但是像范伟这样横跨曲艺界和影视界、具有持续的观众好感度和业内认可度的演技派演员却不可多得。
范伟身型微胖、面相憨厚,眼镜下笑容可掬的脸显得质朴却又不失小聪明。一口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语速迟缓、慢条斯理,仿佛在边想边说,却总有些词不达意的笨拙。
多年表演经验的积累和一系列经典角色的走红,反复锤炼出范伟独特的喜剧形象。在小品 《卖拐》 (系列)红遍大江南北之前,范伟已在春晚舞台上塑造多个平凡可亲的小人物。后来的 《老大的幸福》 《马大帅》 《乡村爱情》等电视剧更是逐步奠定了范伟高度风格化、符号化的艺术形象。而在 《芳香之旅》 《耳朵大有福》 《看车人的七月》 《求求你,表扬我》《即日启程》 《南京!南京!》 《道士下山》《不成问题的问题》等华语影片中,范伟无论戏份多少,都能贡献出精湛而不着痕迹的高质量表演段落,为影片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