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外车企开启了新一轮合资潮。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那波合资潮,这次新合资公司不约而同指向了新能源汽车,而民营车企似乎成了外资的主要合作对象。此外,在上一轮汽车合资潮中,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均来自外方,而这一次合资双方将共同研发、共同打造新品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进行了整体布局,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清洁能源汽车中长期规划”、“双积分”等政策,而跨国公司明显对中国市场准备不足,加上外资品牌的电动车开发成本非常高,找一个可以把成本做到更低的中国合作伙伴就成为很现实的解决办法。
汽车业再现大手笔收购
今年6月,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DRB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并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今年12月,观致汽车官方宣布,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宝能集团,后续宝能将继续收购量子公司的部分股权,以达到绝对控股观致汽车的目的。
点评:大手笔海外收购已成了吉利的拿手好戏,从英国锰铜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到沃尔沃汽车,吉利一直在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而此次收购宝腾汽车,吉利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进军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提升宝腾在马来西亚、英国、印度及澳大利亚等市场的销量。与吉利收购宝腾相比,宝能集团收购观致更加引人注目,这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一次由一家金融背景的企业对汽车企业进行收购。其实,宝能集团对汽车市场觊觎已久:今年3月,宝能集团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公司;今年10月,投资约14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设置项目;今年11月,与昆明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建设5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此次借观致之手,宝能迅速切入汽车领域,并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造假”连累日本汽车业给中企敲警钟
今年6月,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84年历史的高田公司,因气囊等质量造假,最终申请破产保护。不久后,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百年老店”神户制钢也陷入造假的漩涡,公开承认篡改铝制品强度、尺寸数据,并波及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日本汽车企业。
点评:随着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日本制造原有的成本优势逐渐殆尽。在日本制造鼎盛时期,许多矛盾和问题都被忽略或掩盖了,但随着众多竞争对手发起猛烈进攻,日本制造“造假”等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同时这也表明,品质和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不管企业曾经多么辉煌,如果跨越了质量红线,必将在一瞬间崩塌。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崛起并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此次日本企业造假事件无疑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责编:吴晓琴、闫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