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没有明星 没有华服

  45年前的今天,在纽约的一个排练厅里,一群舞者聚在一起。当时的百老汇并不景气,为了削减成本,许多戏砍掉了群舞,让舞蹈演员们愁眉不展,不知出路何在。当时在百老汇炙手可热的编舞、导演迈克尔-本内特带着一个录音机走进来,向他们发问:你们是谁?你们从哪里来?你们为什么要进入演出行业?这些真实的故事,成为音乐剧《歌舞线上》的灵感。

  这部没有明星、没有布景、没有华服,讲述百老汇舞蹈演员真实故事的音乐剧,1975首演后收获票房口碑双丰收,次年大举斩获9项托尼奖,击败《芝加哥》成为当年托尼奖的最大赢家。40多年后,复排版《歌舞线上》首次来到中国,从昨天起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4场。新版制作力求接近最初的版本,仍然没有明星、没有布景、没有华服,它能打动中国观众吗?

  台前幕后,精彩与落寞

  今年73岁的巴约克-李,是当年《歌舞线上》的首演者之一。作为一个出生在纽约中国城的亚裔女孩,若要在百老汇闯出一片天,想想都难。巴约克5岁就登上百老汇舞台。当时,音乐剧《国王与我》需要亚裔儿童演员,这个中餐馆老板的女儿幸运当选。不过,8岁时她就被解雇了,因为她长大了,无法再穿上原来的戏服。后来,喜欢跳舞的她进入乔治-巴兰钦的舞蹈学校学习芭蕾,但因为身高只有147厘米,当芭蕾舞演员的梦想破碎了,她只好重返百老汇。在迈克尔-本内特邀请下,巴约克扮演了《歌舞线上》中的康妮,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她自己——一个身材矮小,却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亚裔女孩。

  《歌舞线上》更像是一场真人秀,它真实描绘了百老汇一次面试的过程,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自己。包括康妮在内的17位群舞演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想获得登台的机会。作品呈现了演艺行业光鲜背后的另一面,唤起了所有曾经有梦并为之奋斗的人们的共鸣。在上世纪70年代的百老汇,音乐剧演员大多是身材长相姣好的白人,但在《歌舞线上》,出现了亚裔女孩、黑人男孩,还有两个波多黎各人,十分超前。

  到了今天,百老汇的竞争比起巴约克的时代更加变本加厉。在复排版《歌舞线上》中扮演导演的亚伦-克雷文说,如今许多艺术院校都有音乐剧专业了,经过专业训练的竞争者更多了。“我常常早上天还没亮就会起床,去面试现场写下自己的名字,只为了能露个脸。”《歌舞线上》2006年复排的时候,有2000个人来应征,最终只有包括亚伦-克雷文在内的28个幸运儿入选。

  最朴素的,往往最动人

  在百老汇众多音乐剧中,《歌舞线上》看上去太朴素了。剧中没有一位明星;舞台就是一个排练厅,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实体布景;演员们在台上大部分时间就穿着自己平时练功的衣服,五花八门。这样的一部戏,靠什么吸引人?

  《歌舞线上》的执行制作人丹尼尔-谢尔说,舞台上所有的演员,都充满了闪光点。他们每一位都是主角,每一位也都是配角。他们多才多艺,每个人都会演、会唱、会跳。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将一步步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被那些真实的故事所打动,被他们对舞台的热爱所打动。

  除了真实动人的故事,深入人心的音乐也成为《歌舞线上》常演不衰的理由。作曲马尔文-汉利许及作词爱德华-克雷班将舞者们的告白用简单而美妙的旋律和歌词升华为一首首经典曲目。剧中名曲《我为爱所做的一切(What I Did for Love)》四十多年来传唱不朽,对戏剧行业及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巴约克曾表示,这首歌在创作阶段便让所有人确信“这将成为一部优秀的音乐剧”。

  百老汇是残酷的,不是所有有梦想和才华的人都能敲开它的大门。即使最终入选群舞演员的人们,也并不一定会被观众记住。在《歌舞线上》的结尾,演员们集体戴上礼帽,换上华服,跳起了群舞。原本个性鲜明的他们,淹没在整齐划一的动作中。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后悔他们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所付出的一切。

  1. 你下单我来吃? 花钱买体验实为生活娱乐化服务
  2. 十多位明星同天出入 虹桥机场玻璃被追星粉丝挤碎
  3. 行业协会再度出手,为何明星天价片酬屡禁不止?
  4. 又有30家私募被注销!国资背景私募、明星私募位列其中!告别野蛮
  5. 专业教育营销整合服务平台 招生 考试 培训…学无止境前程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相关推荐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