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节日里围桌吃火鸡,大家了解这个节日的传说故事吗?
感恩节的传说
感恩节(ThanksgivingDay)在北美属于一个特别大的节日,特别是对于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来说,这个节日特别重要,即使远在异乡的人也都要在节日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不过,加拿大的感恩节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同一天,加拿大的感恩节是在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一,而美国则是在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为什么叫感恩节呢?追根溯源,感恩节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关,特别是和玉米的种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宵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长此以往,这种感恩会就成为一种惯例。
食物在感恩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感恩节特色食物有烤火鸡、南瓜馅饼和土豆泥,当然还有很多食物,但是这三种食物最具代表性。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需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术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
感恩节有趣的传说
★快乐的女王
欧洲人自古就喜欢感恩,他们的感恩节名叫“收获节“,人们在那天感谢上帝对自己的恩赐。在16世纪某一年的收获节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正在吃烤鹅。这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沉没的消息传来,女王高兴不已,于是又要了一只烤鹅来庆祝。鹅从此躺枪成了英国节日餐桌的爱鸟~
★倒霉的火鸡
1620年,一批吃惯了鹅的英国人乘船流亡美洲。他们是主张改革的清教徒,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旅途的艰险使得最终只剩下50人。幸存者们刚登陆时饥寒交迫,正巧一群火鸡出现在附近,他们一看这货肉挺多啊,于是就抓了几只烤着吃了,从此火鸡就成了他们庆祝时的美食~来得好不如来得巧,火鸡你就是这么不巧~
★感恩节的起源
光吃火鸡也不是长久之计。美洲土著的万帕诺亚格部落本着“来了就是客”的精神,为这些英国人送去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为表达感激之情,这些英国人用火鸡大餐,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最早的感恩节大餐
据说当时那顿感恩大餐非常豪华,除了英国人烤的火鸡,万帕诺亚格部落还带来了5只鹿,菜单中还包括一些印第安人种植的谷类食物,还有南瓜和传统的青玉米粒煮利马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感恩节美食还增加了土豆和馅饼。
★印第安人的“不感恩节”
好景不长,17世纪晚期,不堪压迫和宗教分歧的万帕诺亚格部落,由酋长菲力浦王下令对殖民地城镇发起进攻。印第安军队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然而战局不到一年万帕诺亚格部落就宣告失败,此部落也从此消失。所以感恩节对印第安人来说是哀悼日。
★老美趣味感恩节杂锦幸运的火鸡
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儿子泰德突然闯入内阁会议请求赦免一只即将成为感恩节大餐的火鸡,他想让这只火鸡成为自己的宠物。为了表达自己的“仁政”思想,林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赦免火鸡的传统延续至今,幸运的火鸡会被送往牧场,在那里度过余生。
感恩故事
感恩节故事一
多年前一个感恩节的早上,有对年轻夫妇的一家人却极不愿醒来,他们不知道如何以 感恩节的故事
早先若是能跟当的慈善团体联络,或许就能分得一双火鸡及烹烤的佐料,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就跟其他不少家庭一样,要有骨气,是怎么样就怎么过这个节。
贫贱夫妻百事哀,无可避免的,没多久这对夫妇就争吵起来。随着双方越来越烈的火气和咆哮,看在这个家庭最长的孩子眼里,只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然而命运就在此刻改观了……
沉重的敲门声在耳边响起,男孩前去应门,一个高大男人赫然出现眼前,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满脸的笑容,这个男人手提着——个大篮子,里头满是各种能想到的应节东西:一双火鸡、塞在里面的配料、厚饼、甜薯及各式罐头等,全是感恩节大餐历不可少的。
这家人一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门口的那人随之开口道:“这份东西是一位知道你们有需要的人要我送来的,他希望你们晓得还是有人在关怀和爱你们的。”
起初,这个家庭中作爸爸的还极力推辞,不肯接受这份礼,可是那人却这么说:“得了,我也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带着微笑,他把篮子搁在小男孩的臂弯里转身离去,身后飘来了这句话:“感恩节快乐!”
就是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从此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那么小小的一个关怀,却让他晓得人生始终存在着希望,随时有人---即使是个“陌生人”---在关怀着他们。在他内心深处,油然兴起一股感恩之情,他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方式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了十八岁时,他终于有能力来兑现当年的许诺。虽然收入还很微薄,在感恩节里他还是买了不少食物,不是为了自己过节,而时去送给两户极为需要的家庭。
他穿着一条老旧的牛仔裤和一件T恤,假装是个送货员,开着自己那辆破车亲自送去,当他到达第一户破落的住所时,前来应门的是位拉丁妇女,带着提防的眼神望着他。她有六个孩子,数天前丈夫抛下他们不告而别,目前正面临着断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