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6日起,恢复全国收费公路收费。这就意味着 ETC将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不过就在这时候,却有人收到短信提示,称ETC失效了。新型诈骗盯上ETC车主,有人因此损失上万。多地公安机关紧急提醒:“ETC失效”是诈骗短信,切莫上当。(5月6日《中国警察网》)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诈骗短息。4月22日,江西省赣州市民小康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办理的ETC需要认证,让他点击一个链接完成认证。由于小康刚办理ETC不久,他并没有怀疑就点击链接进去了按照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信息及预留电话等认证信息后,小康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他没想这么多就将验证码输入认证界面。2万元就这样被骗走了。
“假ETC短信诈骗”,说明骗子还真是“与时俱进”,什么火热就“追风逐潮”。防疫期间,骗子发送“疫情诈骗短息”;口罩热销,骗子发送“口罩诈骗短息”;ETC要启用了,骗子发送“ETC诈骗短息”。骗子还真是“高明”的。当然,在被骗的过程中,当事人也存在错误,为何就轻易相信“诈骗短息”的信口开河?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也存在错误,或者说是管理存在瑕疵和漏洞。
“假ETC短信诈骗”,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是发送垃圾短信的问题。既然是诈骗,其属性依然是“广撒网”。这里的“广撒网”就是广泛发送“诈骗短息”。而发送“诈骗短息”,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环节。不管是移动的手机号码,还是联通的移动号码,或者是其他运营商的手机号码,终究需要“发送短息过程”。
在加强了垃圾短信治理的情况下,在要求运营商有效拦截垃圾短信的情况下,“假ETC短信诈骗”的信息是如何冲破层层关口发送到市民手机上的?当垃圾短息拦截系统失灵了,也就给“假ETC短信诈骗”留下了滋生空间。
电信运营商要完全落实“手机实名制”管理,当所有手机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出了问题就能迅速找到不法人员。对于发送的垃圾短息、诈骗短息,则需要运营商也“做个CT”,对信息进行核查,把”不健康的信息”,把“骗子的信息”,把“可疑的信息”拦截下来。就像“假ETC短信诈骗”,他们的发送量一定巨大,而且使用的发送手机不是ETC管理部门的,为何就不能多些谨慎的核查?
“假ETC短信诈骗”,骗子有罪,受骗者有错。问题是,电信运营商也不是一点错误没有。拦截诈骗信息,是运营商的职责之一。骗子太会蹭热点,让人防不胜防。“假ETC短信诈骗”,电信运营商也要给短信息先做个CT。不能不管是不是健康的信息都为了利益“一路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