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很多人还在嘲笑印度电影只是歌舞片的时候,印度电影工业已经悄然崛起,并跳出印度本土,上演一出出票房逆袭。
5月初,印度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下称《摔跤》)在中国上映,其票房走出了不同于寻常的V字形,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2。
这部高分片上映初排片率极低,上映当日,国内最大院线万达院线仅排出了37场。但上映一周后,单日票房击败同时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如今票房已经站上5亿元,排片也俨然是好莱坞大片待遇。
这样一部电影,也改变了很多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偏见。虽然该片充满本土元素,却依然能够征服北美、英国、俄罗斯与中国的大量观众。
有好事的网友提出,应该“让国内导演和制片方去电影院跪着膜拜该片”。这当然只是玩笑,但《摔跤》在题材发掘和影片出海方面,给中国电影业开出了一剂醒脑丸。
《摔跤》票房为何逆袭
正常情况下,电影上映都会随着上映时间的推移,票房呈下降趋势。然而《摔跤》一片却能够在上映一周后票房暴涨,从最初的单日一两千万元,到上映第八天突然上升到接近4000万元,恰逢周末的第九、十天创造了8908万、8611万元票房的神话。排片占比也从上映初期的10%出头,上升到目前的30%左右,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甩在了身后。
谈及《摔跤》票房的逆势而红,该片的协助发行和顾问方——孔雀山影业副总裁顾晚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当初引进这个片子是很有信心的,但也有担忧,主要是因为这个片子是比较小众的题材,体育类的励志故事,也有点农村的社会背景,怕跟普通观众不是很贴近。加上该片片长较长,印度原版有160分钟,引进中国虽然缩短了,但也有140分钟,这让很多院线一开始并不看好这部影片。”
“该片主演阿米尔·汗在中国有很好的知名度,其此前电影《我的个神啊》曾在中国斩获一亿多元的票房,是印度国宝级人物。他的作品近十几年来都非常优秀,豆瓣上大多给出8分以上。其次,该片在印度和北美上映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已经打破印度票房纪录,同时也是去年北美票房最高的外语片。”顾晚成说。
单从剧情上看,这部影片其实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故事:身为国家摔跤运动员的父亲,为了实现未达成的金牌梦想,走上培养女儿摔跤的道路。
这个看上去比较冷门的题材,实际上戳中了当下印度最热门的社会问题,说出了不只是印度人,同时也是世界上很多观众的现实诉求,毕竟在印度那样父权色彩浓厚的国家,直面女权需要很大的勇气。
随着《摔跤》票房开始逆袭,很多中国观众发出惊叹:原来印度电影已经这么好看了。
印度电影开启国际化
提到“印度出品”,很多中国观众的印象大多是“唱唱跳跳”,以及那些超出我们常识范围的情节。可以说,国内的主流影迷对于印度片还存在认知盲区。这种偏见,让人很少去直视两国电影的差异和差距。
1971年出品的经典歌舞片《大篷车》
比如,在国人常带着文化优越感去看的印度歌舞片,实际上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份额很高,在亚洲市场,与日本伦理剧、中国台湾的苦情剧、韩国的历史剧相比,印度歌舞片份额占据首位。
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但印度电影起步很早,目前是全球电影产量最大的国家,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套极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
据德勤2016年9月发布的《印度电影行业报告》,在印度电影产业的整体收入中,本土票房占比近75%,接下来是有线&卫星电视授权(13%)、海外票房(7%)、在线点播(5%)和家庭影院(1%)等。与中国市场相仿,本土观众贡献的票房也是印度电影产业最大的收入来源,而海外票房已上涨到本土的近1/10,正成长为新的利润引擎之一。
可见,印度电影正在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逐步跟国际接轨。
“印度电影最近几年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了,比如说电影的时长比之前短。以前大多数电影都是3小时的,现在很多两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样比较多没有缘由的歌舞。”顾晚成说。
多年从事印度电影合拍翻拍工作的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比如《摔跤》,里面有歌曲,但没有什么跳舞的,而歌曲则是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我估计对中国观众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印度年轻的观众对外国电影接受度越来越高,这对印度电影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以2000年为分水岭,印度电影逐渐向好莱坞靠拢。特别是2011年印度三大电影公司之一的UTV被迪士尼以2.9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由此插上了资本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模式的翅膀,将本民族特色与工业叙事风格结合,于是诞生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等高分影片。
宝莱坞的成功,让影视业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诞生了一批“国宝级”印度影星,如阿米尔·汗、萨尔曼·汗等。
从2012年开始,印度电影在风格上更加国际化。传统歌舞片的份额开始减少,现实主义题材逐步增多,特别是反映印度本土社会顽疾、文化反思的片子,受到本土及海外观众追捧。比如《摔跤》揭露男贵女贱的冷酷性别歧视;《我的个神啊》中盲目宗教信仰背后的阴暗面;《绑架背后》反映的印度官僚体系中的贪腐问题……在印度这么保守的国度,这样的题材尺度之大令人咋舌。这从侧面也说明,工业体系与人文关怀并非对立。
给中国电影的启示
而反观中国电影,虽然本土票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去年450亿元的票房规模远超过印度的150亿元,但在海外票房成绩上发展缓慢。印度海外票房能够达到本土票房的10%~13%,而中国平均每年只有5%左右。德勤报告显示,印度到2020年,电影票房有望达到37亿美元,平均年增长速度15%,增长势头明显高于中国。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提及,2016年印度观影人次达30亿,中国只有14亿人次。这从侧面说明印度电影业在本土“更接地气”。
去年,《摔跤》一片以1239万美元(约合8526万元人民币)成功拿下北美外语片第一的宝座;而中国去年在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是国内票房超过30亿元的《美人鱼》,仅仅斩获323万美元的票房。
2016年北美外语票房排名。
印度电影的海外神话还在继续。今年,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2:终结》公映仅10天就拿下1618万美元,超过《季风婚宴》保持了15年的北美票房纪录。
截至目前《巴霍巴利王2:终结》在全球已经进账超过8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59亿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印度电影。
#p#分页标题#e#中国电影虽然在特效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在题材上依旧匮乏,大量青春片、喜剧片泛滥,编剧逻辑漏洞频出,一部电影的火爆依赖一线明星的粉丝效应,大部分投资拿来支付明星片酬。虽然学到了一些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但却没有很好地跟本土文化结合。
在如何拓展更多的观众来源上,印度影片的策略是——改变经年不变的情节套路化、角色单一化的特点,不断丰富故事内容,采用创新思维和先进制作技术,提高整体质量。
此外,印度电影在题材上也不断大胆创新。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摔跤》一片大胆选取了体育励志类题材,这种题材具有更宽的受众面,是中国电影的借鉴方向。“中国电影不仅仅要重视视觉效果,用明星撑场面,还需要提升内容题材的大众化娱乐水平。”
印度电影海外票房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中国电影出海需要担心的并不是本土文化能否被海外所接受,而是讲述故事的方式、题材的选取。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