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小语种电影靠什么突围

  首席记者陆彤

  本报讯 近日,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以9.4的高评分成为今年公认的一部高质量影片。而该片在去年已经荣获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并于今年入选了奥斯卡、金球奖等的最佳外语片提名,被观众称为“眼泪收割机”。五一档期间,《何以为家》与之前8.8评分的印度影片《调音师》,勇敢地直撞《复仇者联盟4》档期。《调音师》在使观众脑洞大开的同时,《何以为家》更是以“毒辣”的拍摄手法,带给观众虐心的无奈感。

  与美国大片同档期比拼,黎巴嫩和印度电影看似有些鸡蛋碰石头,但却碰出了火花。其实,从2017年开始,印度电影就打开了中国市场。与儿时看过的《大篷车》、《海誓山盟》等惊艳又虐心的电影不同,近两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嗝嗝老师》、《印度合伙人》等等,评分都排在同档期各类影片的前茅。与之前每年一两部的引进量相比,近两年几乎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部印度电影上映。

  出乎意料的好质量、广受欢迎的洗脑配乐,再加上演员们在线的演技,印度电影可谓是凭实力撕掉了“开挂神剧”等带有讽刺意味的标签。维持在8分以上的豆瓣评分,更是让印度电影逐渐和“高口碑”画上了等号。

  如果说,此前的印度电影多是反应女性独立及个人励志的题材,长时间会审美疲劳的话,近期的《调音师》以它高达52次的反转,观众一秒钟也不能有的懈怠,让这匹“黑马”绝对有实力被评选为本年度最优秀的悬疑影片。可以说是凭实力证明了,印度电影不只会催泪,还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巧的布局。有些电影你不看到最后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些你看到结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就是调音师的高明之处。

  而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就算也到了结局,看似“圆满的结局”,但观众都会为小男孩的未来唏嘘感慨。开放式的结尾,与《调音师》有异曲同工之美。之所以能如此精彩,主要还是导演娜丁拉巴基抓准了巴嫩底层社会的残酷这一个背景,还以12岁小孩的独特视角来揭露出这个活生生的惨痛经历。

  无论是黎巴嫩电影还是印度电影,观众发现,作品的角度都是直击社会问题,容易引发共鸣。在我们看的高分电影中,无一不揭露了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而在诸多问题面前,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则因与社会的反差而被进一步扩大化,而在价值取舍中,电影始终坚持揭示美好,弘扬美德。在让观众感到温馨之余,也变得更加正能量。在美国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的当下,这些电影既没有盲目跟随,也没有墨守成规,反而走出了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原创之路,这一现象,理应为所有电影人所重视。希望这样的电影多一点再多一点,在满足观众观赏享受的同时,更能从影片中感悟到人性最深处的东西。

德迅网 » 小语种电影靠什么突围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