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揭示了就业领域的动态现状。据此报告,就业景气指数进入下降通道、局部风险在累积,但金融领域、互联网创新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在增强。
就在上个月,人社部也曾发布关于就业的相关报告,角度有所不同。该报告称,我国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多项指标平稳增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该报告也认为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
上述两份报告,一是出自民间,一是出自政府部门之手。两份报告都有其价值,都有可供参考之处。具有共性的是,大体来说,就业景气程度的表象背后,是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就业景气程度如何、就业质量高不高,皆与大环境有关。就业结构的变迁,往往也是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紧密相关。
从中国人大等机构发布的这份报告可以看出,民企吸收就业能力在增强,互联网行业的用人需求出现“井喷”。这些现象,显然是跟所谓的“全民创业”的这波浪潮大有关系。
“全民创业”是一种夸张式的说法。尽管这波浪潮中也隐含着一些值得担忧的问题,但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出现创业、创新之潮,比之一潭死水,不知要强多少倍。创业、创新事业,总会有成有败,但微观个体的成败命运背后,却是整个经济体的总体受益。
理论上讲,激励“双创”与提升就业质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就业质量的概念里,包含了数量因素(就业率),也包含了就业者的主观满意度,以及就业环境改善等。这一点,透过就业景气指数进入下降通道,但相关行业吸收就业能力却呈迅速上升之势,即可看出。
今年上半年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新注册企业达到200.1万户,新登记注册企业户数保持在日均1万户以上。新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为改善就业质量概念里的重要指标——就业率的提升,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部分“双创”企业的未来前景可期,对于改善就业结构大有裨益。
国家繁荣源自民众普遍参与创新、积极参与创业,这一点,已为很多人所认识。一个真正繁荣的经济体,不只是经济数据的增长,还有就业质量的提升。可以这么说,政府激励“双创”,民间有自发的创业、创新激情,这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实在是弥足珍贵的事情。
激励“双创”,当然不等同于一窝蜂式的创业,也不等于是运动式创业。“双创”仍然还得尊重经济规律。所谓的“全民创业”,不是说真的是每个人都去办公司,而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以色列之所以被誉为“创新的国度”,就是因为其拥有氛围、拥有活力。
回到就业的议题来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稳定和扩大就业视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能够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激励“双创”,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清障减负做“减法”,则亦可有效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确保就业稳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双创”之于带动就业的意义都不可低估。“双创”是庸常景象里的一抹亮色,它是建设性的,追求的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勃勃生机,并助力于整体就业质量的提升。
德迅网 » 激励“双创”可缓解就业压力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