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大量狠劲十足、霸气万分的高考励志标语席卷网络,大致有三类:吃苦型,如“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破釜沉舟搏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功利型,如“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惊悚型,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等等。这些标语几乎都有这样的共性:吃苦、拼搏、升学、成功!
是什么催生了这些狠劲十足的标语?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苦学的典故和名言警句,比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数不胜数,却难以找出快乐学习的典故或者俗语。这样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苦学”的种子,似乎学习必须苦,不苦就难有所成。
就像王小波在《智慧与国学》中提到的那样:“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辨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据我所知,有些外国人不是这样看问题。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回顾自己一生的智力活动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还有一个物理学家说:我就要死了,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快乐他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讨论物理!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不可否认,吃苦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但在网络时代,语言普遍变得重口味,许多学校和老师也出于招生宣传、轰动效应等考虑,让原本含蓄委婉地表达刻苦精神的励志标语变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不惜加入一些虐心、暴戾的词汇,比如,“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升学压力,以及社会将名校出身作为评价“人才”重要标准的惯用做法,倒逼学校及老师给学生施加压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他在履职过程中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他说,部分地区、企业过度看重新进人员的学历出身,并以此为标准制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相关政策。不仅如此,一些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就业时也会遇到学历被“查三代”的烦恼,有的人因本科就读于非“985”、“211”等“名校”而遭拒。
迫于这样的现实压力,进名校成了绝大多数高中生及家长、老师的共同梦想,尤其对于很多寻常人家的子弟来说,要渴望冲破重重藩篱出人头地,唯有高考华山一条道。而励志标语,的确给高三学子们带来过力量。
新浪微博网友“@常睿评”:高考励志标语口号,虽然震耳刺眼,但能够起到教育引导、加油鼓劲的作用。网友“航大Memory-forever1”:永远不会再有那时的豪情了。网友“欢乐豆豆豆豆豆豆”:怀念那时候为了梦想拼命的我。
蒲公英评论作者李孝湖分析认为,诸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类的励志标语太过清淡,难以激起学生们勤奋学习的热情,因此,出现那些劲爆的励志标语并不奇怪。
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并非教育福音
缺乏人性关怀,实际上是在“扬恶”
这些标语往往给很多学生造成压力,不利于考前放松,甚至不利于考试发挥。而且,类似“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的标语充满戾气,缺乏人文关怀和温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近期媒体报道了大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感到自卑而自杀的案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标语所传递的价值理念的错误。
再者,学校是最讲文明的地方,诸如“拼命提高一分,就能干掉千人”,的励志标语含有“暴力元素”,歇斯底里,与校园“精神文明高地”的社会期许实在不搭调。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大学,到了社会上,是不是也会为了评优争先不择手段,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因为早期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啊!这是不是在扬恶?
标语本身经不住逻辑推敲,具有欺骗性
蒲公英评论作者罗义安认为,“狠劲”标语具有欺骗性,把概率很低的结果说成必然。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果真如此吗?这只是一种“妄想”,如果大家都“提高一分”,能“干掉”多少人?可能一个也不能“干掉”;再比如,大家都“今朝坚韧搏风浪”,果真“明日清北校园聚”吗?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所以说,这些“狠劲”标语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是忽悠孩子的把戏,也是掩耳盗铃的现代版。即便那些能够在“清北校园聚”的学生,也没有赢,至少他们输掉了学习的快乐,输掉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幸福;即便这些学校赢得了高升学率,但这是用孩子们的青春赌明天,也没有赢,充其量只是暂时的赢,最终会输掉未来,输掉学生乃至社会对学校和教育的信任。
过于夸大了高考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报评论作者顾骏认为,让高中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把人生目标定在一个过于短视的“考进名校”上,即便学生一时成功了,也可能就此懈怠下来。这就好比一个马拉松选手把100米当作了终点,肯定经受不住长距离的考验,很可能遭遇挫折或失败,甚至从此自暴自弃,因为“这次跳不过龙门,鲤鱼就再没了机会”。其实,高考原本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起航点,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可能就此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一些地方,在校方和教师的刻意渲染下,高考俨然成了“生死在此一举”的赌博。教室里满溢的“悲壮决绝”哪里是青春少年应有的心情基调?哪里是未来的“大家巨匠”应有的志趣境界?哪里是值得鼓励的价值取向?
结 语人生需要励志,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大可能地获得幸福和成功。因此,与其让学生在高考这个人生小关口上大喊拼搏、成功口号,不如在日常教育中多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做好人生规划,有条不紊地探索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发展方式。(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编辑田贵兴制作)
-
相关文章
- 交强险标志丢了怎么补
- 湖北城惠保第一年理赔了,后面还可以再买吗
- 湖北城惠保怎么退保
- 湖北城惠保怎么查询保单
- 湖北城惠保怎么理赔
- 2021年交强险标志不用贴了吗
- 常州市惠民保在哪买
- 常州市惠民保怎么退保
- 支付宝相互宝分摊的钱怎么退回
- 常州市惠民保怎么用医保买
姐的欢喜 » 高考励志标语为什么越来越“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