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励志标语”为何雷人

徐瑞哲

  转眼间,离高考又只有半年多了。不知又有多少学子正在寒窗苦读。

  每年复习迎考,有的校园中、教室里总会拉出几面大红条幅,名曰“励志标语”。可近日众多网友采集其中“品”语录,以图为证,实在雷人。譬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等,有人因此一笑了之,其实个中很有令人深省之处。

  大标语似新闻标题,乃文眼。它们从特定角度勾勒了高考生态,也揭示了学校、教师、考生、家长等各方的深层心理。

  试看一些励志标语的今昔对比。过去,“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在,“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过去,“考试就像农民到了麦收,尽管辛苦,但不管怎样终究是一种收获”;现在,“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过去,“因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在一起,靠集体的力量我们永争一流”;现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从考前到考后,雷人标语既反映出应试二字的某种残酷性,又折射了高考被异化的价值观。

  针对考前复习,一部分雷人标语不由让人联想起上次高考曝出的考生在教室集体吊针补“营养液”一事,其中比较极端的代表性标语有:“零抬头,无声音”、“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等,仿佛高考就是一种不惜身心健康的搏命。在很大程度上,高考竞争其实早已不止是考生之间的竞争。因为这种竞争不仅带来个人成绩,也带来了升学率、一本率、名校率、“北大清华率”等指标,成了中学甚至某些地方政府之间比拼教育政绩的筹码。高考指标重压,导致教育者重压,进而导致受教育者被重压,每一个学生似乎都可以没日没夜像机器人一样地学习,似乎都是可以被牺牲、可以换“政绩”的筹码。

  另一部分雷人标语,则将高考成败与人生成败的关系进行了扭曲,把一种不良价值观灌输进考生头脑。除了之前所述,将高考与 “高富帅”、“富二代”、“官二代”等挂钩,还有标语说道“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学习正赋予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言下之意,高考成功就是成功人士,高考不成功就是被社会淘汰的弱者。秉持这样的应考观念,既对学生个人发展十分不利,也是基础教育的某种失败。

  尽管雷人励志标语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大背景,显出了一些教育圈内人士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无奈,但作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学校教育,以如此隐含着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口号来教育和激励学生,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期待,更加多元的人才选拔渠道和评价系统出现,雷人标语将越来越少,教育文化将回归本真,莘莘学子、菁菁校园也将更加清新纯净、更加阳光灿烂。

姐的欢喜 » “励志标语”为何雷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