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小说也是励志读物?
■“杜拉拉”居然比“保尔·柯察金”更受欢迎!
■“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一概念已然消减,驿站式的“心灵加油站”是现代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东方网3月10日消息:据《东方教育时报》报道,走进今天的书店,我们往往会被浩如烟海的书籍所震慑,但凡书店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现代的“心灵鸡汤”,都会被贴上“励志佳作”的标签,打着“励志”的旗号以吸引读者的目光。主打“励志牌”成为书籍的营销手段之一。
这种文化趋势也日渐影响着当代学生对“励志读物”的选择与判断。以近期上海师范大学为配合学校首届读书节而开展的“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读书情况调研”为例,513份成功回收的调研问卷结果显示,现代学生眼中的励志读物多种多样,既包括文学名著在内的一些经典作品,也包括人物传记,包括哲学、经济、教育、心理类等较为专业的书籍,还包括科幻,甚至武侠、言情小说。
这一结果与本报近期在沪上多所高校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不谋而合。在由学生列举的励志书单中,记者不仅看到诸如《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等传统名著,也看到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三重门》等青春读物;既有《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小说,也有《杜拉拉升职记》《20岁定好位,30岁有地位》等职场商战读物。可以说,当今社会对励志书籍的理解,除了过于专业的理工科书籍外,几乎囊括其他所有文本。这种定位范围的扩大,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令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更为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
这一现象不禁激起社会各界的反思:到底何谓励志读物?眼下究竟是“励志多元”,还是“励志泛滥”?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团委老师徐露隽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当代社会对励志读物的定位趋于泛化和宽容,才给予学生形成多元价值观的机会,这种客观存在的外部条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没有的。“广义的励志读物只需要具有励志元素,或是对学生成长有益即可,没有必要完全局限于红色革命文学或是人物传记等。”徐露隽表示。
千差万别的现代“心灵补给”
励志读物该“励”什么“志”?父辈说,励志应该“励”的是人生理想之“志”,但“80后”“90后”却认为要“励”的是升职加薪之“志”;过去曾认为励志读物关系到家国天下,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现在学生却认为励志读物关系的是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励志读物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长期被社会公认且彰显着主流价值观,现在的励志读物则五花八门,也更为小众和功利;过去的励志文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决定人一辈子的事业,也可以让一个人甘愿为其所信奉的价值观抛头颅、洒热血,而现在的励志文学却再也不是“生活必需品”,“80后”“90后”把它们视为日常生活的调剂,或是愉悦心情的睡前读物,或是实用有益的“葵花宝典”,想用了信手拈来,用过了随手甩在一边……
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学联主席肖书瑶是学校读书节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之一。提及自己心中最爱的励志读物,她选择了《老人与海》。“初中首次接触这部名著时,我就被海明威的笔触和他的抗争精神所吸引,”肖书瑶告诉记者,她将此书一口气阅读了两遍,每一遍都加深了感受,“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摧毁。”短短的采访过程中,肖书瑶反复吟诵着这句对她影响至深的话语,也让记者感受到励志作品在她心底留下的深刻烙印。
但对于那些将职场小说、武侠言情读物等视为自己最爱的励志作品的学生,肖书瑶也表现出宽容态度,觉得无可厚非:“志有大有小,但无论是人生远大理想,还是个人短期目标,大志小志都是志。过去的经典名著,有人喜欢,也有人会因为长时间的社会推崇而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不喜欢‘炒冷饭’,排斥权威,渴望了解新鲜事物,这也可以理解。”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因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更强调对人们政治觉悟的引领,于是出现了保尔·柯察金、雷锋等典型人物或形象,鼓舞了一代人。反观今天的年轻人,则过于强调现实的追求,将每一个目标都订得非常具体。“大家不甘于平凡,不再讲螺丝钉精神,而是极度向往个人的成功,”葛剑雄说,“无论是哪一行,都有一个成功的目标,于是励志书籍更多的就是如郎朗、李开复甚至杜拉拉这样的人物。”在葛剑雄看来,实用主义并不能单纯地被判定为对或错,而是应该以不同的层次划分,在满足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与高远的追求结合起来,既有低层次的志向,又有高层次的追求。
励志读物也在“与时俱进”
励志读物的代际差异为何会这样明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阅读方式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报问卷调查显示,上海各大高校中有近39.13%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或手机阅读。虽然阅读纸质书籍的受访者仍占最大比例,但网络在线阅读、网上电子书、手机电子书等颠覆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奋起直追。这让网络文学在短期内迅猛发展,其草根、时尚、通俗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今日学生对励志读物的理解和选择。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也让如今的学生对励志读物产生异于以往的观念。不少学生表示,红色读物、革命文学等励志作品之所以在过去的长时间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并起到激励一代人的效果,是因为它们符合那个年代的主流价值观。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的励志作品更应该具备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切合年轻人的实际需求,而不应是脱离时代的。
此外,也有学生表示,在过去的年代里,可供人们选择的励志作品少之又少,受外部环境的局限比较多,这也是令过去的励志作品一旦普及,就很容易受到社会大众承认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却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励志读物的“励志意义”以何种形式影响当代人也成为励志读物产生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葛剑雄形象地解释了这种不同:“过去人们看《三国演义》,更多的是阅读经典,品味故事;而现代人则更强调权谋和现实的借鉴性。”可见,这种技术性的变化导致现代励志读物的励志作用减小并趋于短暂,其励志意义更具化为不同阶段的里程式的心理补给和慰藉,而不再具有长效性。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励志读物嬗变:时代让价值多元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