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1)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2)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此,市家长学校精心打造的专栏“家风·学风”,旨在通过解读经典,为家长、教师介绍经典的家风家训、优秀的学习方法。

 

孔子重义,对利也很克制,他的这种态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朝历代都有很多重义轻利的人。有的舍生取义,为国为君;有的舍怨取义,化敌为友;有的舍身取义,视死如归;有的高风亮节,安贫乐道;有的弃利重义,流芳百世:有的改过徙义,弃恶从善……这些人,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脊梁。在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文化中甚至还发展出了“盗亦有道”的观念:即使做坏事,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毫无底线。在这种理念和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道义精神,这也是礼仪之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孔子也能非常合理地处理利和义的关系。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4)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只要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束脩是见面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费,而且是至薄之礼,一般平民都拿得出,所以孔门有很多贫贱弟子。即使如此,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孔子的生计问题。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除了学问和人格的自立以外,也包含生活的独立。三十多岁的孔子开始创办私学,而且起点很高,已经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领。当下,我们强调师德,不允许教师收学生和家长送的钱财和礼品。孔子收的“束脩”和现在老师收的礼品不是一回事。儒家向来尊师重道,因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以传道为首要任务,尊师就是重道,重道必先尊师。尊师应有其礼,礼可以轻微但不能没有。弟子以礼来学,体现了对师道的尊重,孔子“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那个教育是奢侈品的年代,这体现了孔子伟大的仁者情怀。孔子收取“束脩”的本意,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体现教师的劳动和知识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职业道德,自觉抵制物质诱惑,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传道者。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不是为了赚钱。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4)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12)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孔子非常清楚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并不否定追求物质财富,“可”是应该的意思。孔子曾经说,他年少的时候,家里很贫寒,从事过很多不同的职业,都是为了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古时候,执鞭之士有两种,一是为天子诸侯出入时手执皮鞭开道的人,有二到八个人。二是市场守门人,执鞭维持秩序。执鞭之士地位很低。孔子说如果从事执鞭的工作能获得富贵,他也不会拒绝,因为实现礼乐制度,没有物质基础就是空中楼阁,不会取得成功。追求财富的底线是道义,这就是“富而可求”的思想。孔子的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弟子子贡。子贡是当时富可敌国,可以和诸侯分庭抗礼的大商人。子贡从商的指导原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贡后来的也成了我们中国儒商的鼻祖,影响深远。初看这句话,好像孔子要急于发财,但整句话强调的却是义利之辩,后半句才是关键:“从吾所好”,孔子的好就是“礼乐”。富而可求也是因为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道义,宁愿舍弃财富,去追求理想。所以追求“道义”才是孔子人生观的核心。近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理念逐渐大行其道,消费成了社会的主流,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成了普遍现象,“一切向钱看”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社会环境变得很糟糕,产生了很多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丢掉了儒家的君子人格教育。完全知识化、功利化的教育,使得学生成为拜金教、拜物教的信徒,为了金钱、权力可以不要智慧和真理,甚至无恶不作。这种风气危害非常大,价值底线失守。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4)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6)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我也可以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每次读到这一章,眼前都会出现一个画面:小的时候,下午放学之后,到河堤上去看夕阳,躺在草地上,头枕着胳膊,看云卷云舒。这种简单的快乐永远让人难以忘怀。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也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绝美的画面。孔子说,不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财富,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这就是孔子的境界,哪怕生活再清苦,也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去获利。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师徒在陈蔡绝粮,被困绝境,在那样危难的情况下,孔子依然告诫子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作为士君子,哪怕穷死、饿死,也不能去偷,去抢,去骗。关于义和利的关系,《论语》当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基本主旨是一样的:重义轻利。最后,我们用“仁者何以为利”,为这个主题做一个总结: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4)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篇2)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安于穷困,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以仁为安宅,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利而实行仁。”孔子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事原则:小人困顿时钻营投机,无恶不作。获得物质满足时,就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把追求利益当作人生目标,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君子追求精神之乐,道义之乐,懂得“知足长足,终身不辱”的道理,这样就能获得长久的安乐。生活环境是简约还是快乐,不可预测,我们要做到约不胡为,乐不忘形,坚守根本。面对贫穷困顿、颠沛流离,淡然处之。定力就来源于内心的仁。名利美色源于人的本性,不需要教导,更不需要鼓励,德行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修养才能获得。所以君子要以修身、修德为本。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图4)

 

来源:石家庄家长学校

姐的欢喜 » 家风·学风 重义是君子,重利是小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