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励志奥运路之邓亚萍 国球最初的冠军记忆

  为了弥补邓亚萍身材上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她的长处,邓大松因材施教,根据邓亚萍的身体素质为她制定“独门绝技”。

  邓大松心里想:技术有了,就是个子小。小个儿打大个儿,当然吃亏,但也不能给吓住,小个也有长处——灵巧。他让亚萍扬长避短:“你个子矮先天不足,必须比别人多练,多吃苦,练出自己的特长,这才有出路。个子矮,手臂就短,这个缺陷无法改变,不过可以弥补。你多练脚步,步法快,又灵活,就能弥补矮的缺点。”

  为了用弹跳力、爆发力和持久力来弥补邓亚萍身高的不足,父亲特地为女儿安排了负重训练,让亚萍带着沙袋、穿着沙衣训练。不仅如此,他还为女儿专门设计了独特的握拍方式。

  一开始邓亚萍用的是直拍,然而个子矮小的她直拍击球范围小,于是邓大松让她改用矮个子也能很好发挥的横拍,且别出心裁地只准小亚萍正手攻球,不准用反手。

  父亲有自己的理由,他说:“俗语说,不怕你有千招,就怕你有绝招。国家乒乓球队对选手的要求是:特点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这三句话在一个孩子身上怎么实现?我琢磨,特点突出是第一位的,后两项是第二位的。如果从小特长就非常突出,以后弥补漏洞,技术全面,相对容易。反过来,一开始就样样会,样样都不精,往后再想有突出的特长,将会很困难。”

  由于小亚萍体力充沛,又特别争强好胜,两年多的时间里,父亲一直训练邓亚萍正手连续进攻、极富杀伤力的积极进攻的打法,并常常让她与年龄较大的选手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手拼搏的精神。对此,小亚萍也曾有过“抗议”,可爸爸自有他的道理:“现在都不敢打强手,将来怎么行?”

  自此,在邓亚萍的训练中,只剩下拼命的侧身正手攻球:长球攻,短球攻;高球攻,低球攻;右方攻,侧身攻;能攻的攻,不能攻的也攻!攻,就有可能赢;不攻,一定是输!

  正是父亲这样的训练,练就了邓亚萍令对手生畏的正手攻球。1986年,《体育报》在全国锦标赛的报道中,曾披露过湖北队主将乔红的坦言:“神了,她抽球就像没网子,板板有!不是我们轻敌,不是我们紧张打不出来,而是她的速度太快,打得我们一点没脾气!”那一年,邓亚萍仅13岁。

  多年后,邓亚萍感慨道:“现在很多人羡慕我正手攻球厉害,得分率高。我感谢父亲当初用了那样一种不同常规的训练手段。”

  训练心理素质让女儿不断超越自己

  运动员要想成功,光有好的技术不行,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父亲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不但要求女儿技术过硬,品质、心理素质同样要过硬。

  邓大松常常在茶余饭后给女儿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让她学习他们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以及顽强、冷静的战斗作风,并且时常用一句话告诫女儿:“拼了!你只有拼了!”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邓亚萍在乒坛的成长历史:10岁上阵同别人对垒,并获得全国业余体校团体和单打冠军;不到两年就作为郑州队的选手奋力打败河南队选手进入省队;13岁在全国锦标赛上两次击败世界冠军和多名国手,使河南队夺得团体赛冠军;继而,又凭借实力多次打败世界和全国冠军,闯入国家队;15岁夺得亚洲冠军;16岁拿到世界双打冠军。1993年她便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杯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满贯”得主。截至1997年第44届世界锦标赛,她一共夺得18个世界和奥运会冠军,130块金牌,成为世界乒坛叱咤风云的王牌运动员。萨马兰奇不仅为其亲自颁奖,还推荐任命她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谈到自己为什么能屡战屡胜,邓亚萍总结说:“平时打技术战,赛场打心理战”。她能将自己的心理素质时时保持在最佳状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这让她即使在千钧一发时刻,也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父亲陪同、指导她在漫长的练球生涯中艰苦磨砺而成的。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邓大松又希望女儿能不断突破、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慈父的邓大松也是严格的教练,他规定小亚萍在每天的体能课后,都必须再做100个发球动作。

德迅网 » 励志奥运路之邓亚萍 国球最初的冠军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