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左道”的作文
2003年时,我正教初三的语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是前一年(2002年)中考作文的题目。
在作文课上,我就叫同学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收上来,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很扣题意,表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写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但有一篇作文却令我大吃一惊。
这是一位S同学写的我一教这个班,就注意到这个孩子。他脸色苍白、略显憔悴、背微微有点驼、目光幽幽的,很有点像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怀才不遇的文学青年(少年)。原文是这样的:
我看《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有的时候,有一些人、一些事会像冬天飘荡的树叶一样浮现于眼前。而这时,我总喜欢安静下来,或坐或站,思绪开始萌发。
生活在普通繁华的大都市,天天与成千上万的人擦肩而过,我身上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吗?
没有,我说。
煮一碗快餐面的时候,世贸大楼倒了,众所周知,本·拉登干的。
哪家银行、珠宝店又被抢了,新闻头条登了出来。
幸好,不是我干的。
从每天第一声鸡叫时,背起书包上学。太阳发紫时,再照样背回家。
我的处世法则:按照他人说的做。
题目是: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而我不能,我可以为任何人竖一下大拇指。但为我自己,我办不到。
我身上确确实实找不到任何一处闪光点,因为我懦弱、胆小、马虎,什么事也做不了。我唯一能夸赞的,大概是我碌碌无为,奉行中庸之道。
通常,置身世外,而去观察世事,往往要比站在世事中看世事要好。
就像不用镜子,用自己的左眼看不到自己的右眼。
来谈谈碌碌无为,这不是什么坏事。俗话说:“棒打出头鸟。”更有一种做法:龟之类的生物,当它伸长脖子时,注定会被砍下。而往往砍下之后,仍瞪着眼。
社会是平衡的,上天每隔几年造一些普通的人,以维持社会稳定。这是必要的。
我甚至于在许多的时候会这样想:我宁愿背个龟壳缩起脖子,沉浮于汪洋之中。
三分之二的“表决”
我的第一感觉是:尽管文章颇有才气,但文不对题、思想消极,必须拿出去让两个班同学都好好看看,批评批评,进行分析。今年中考的时候可千万不能写这样的作文,否则连一半分都得不了。我把这篇文章印发下去,还同时选印了另一位好学生的范文。该范文主题突出、思想积极、文辞优美。我把我的意思讲了,最后说:“你们把这两篇文章好好看一看,然后发表发表自己看法。”
我满以为同学们一定会赞同我的意见。于是,我满有把握地发问:“这两篇文章哪一篇好?认为那篇范文好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一阵议论纷纷,对那篇好学生的范文,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举起了手。我有些吃惊怎么这么少?就继续问:“那你们对S同学的文章怎么看?是不是都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不可取?”下面又是一阵唧唧喳喳的议论。“也举举手看。”有一会儿,稀稀拉拉地举起几双手。我吃惊不小:“莫非你们认为这样的文章好,喜欢?”
哇,下面齐刷刷地竟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手。这一下弄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我倒要好好听听他们的意见。
“S同学写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即使离经叛道也比那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病呻吟、乱赶时髦的东西好!”
“一个人甘于碌碌无为、甘于平庸也不见得就不可以。我们大多数最终也不过是平庸的人。”
“S同学不过是剥去了人为加上去的修饰,没有按老师规定的路子去写罢了。”
“难道老师规定写作的路子就一定是对的吗!”
“奉行中庸之道也应该跷起大拇指!”
唉,这批孩子,一嚷嚷起来真是很没有“轻头”!可他们如此“健谈”,还是把我给“镇”住了。一时无言以对,幸亏我没有“对”,我能讲什么呢?孩子们的意见也许并不太对,有的甚至偏激,但我(包括大多数语文老师)把S同学的作文判为不及格就一定很对吗?孩子们不喜欢我推荐的“范文”,而喜欢那样一篇“旁门左道”的不及格的“作文”,却是很显然的事实。我难道能靠所谓的“师道尊严”,来训斥他们、改变他们的喜好吗?我虽然颇为尴尬,但还是坚持听完了孩子们的“议论纷纷”……
如今,这些孩子都毕业了,但对这件事,我自己至今也得不出结论。
我觉得给这样作文打不及格似乎没什么错,特别是不能让它蔓延开去,如果孩子们都学着这样写,那参加中考、高考岂不是要捅大娄子?但转念一想,文无定法,作文写成一个模式还有什么意义?我眼前老是出现S同学的身影,脸色苍白、略显憔悴、背微微有点驼、目光幽幽的,很有点像30年代上海滩神情郁郁的文学青年(少年)。像这样有特殊家庭或者特殊经历或者特殊情感的孩子,为什么不应该让他们有点特殊的表达呢?孩子成长是有阶段的、有反复的。俗话说,“孩子脸,六月天。”一天里他们的心情都会变化无常,你怎么能要求他们老是写“光明”、“奋发积极”,为什么不允许他们有时发泄点其他的情绪,哪怕是“灰色”的?
但当时,对这样的作文我只能打不及格。我深感苦闷和无奈不仅仅是对一篇作文,而是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作文教学都深感苦闷和无奈。实在是太过机械刻板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已被广为诟病,连作文都在教学生如何按统一的模式去套。开头第一、二两句要交代写作原因,第三句就该点题,结尾要留光明的尾巴,最后两句要抒情,升华主题。你说那些正处于最为活跃的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写这样的新八股作文。而我们这些老师只能教他们写这样的作文,怪不得会出现课堂上和我对着干的那一幕。
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我心里还放不下这件事,放不下S同学和他的同学们他们的人生之路会怎样走呢?
作者:李庆生
-
相关文章
- 同学办升学宴用不用随礼
- 大学同学结婚包多少红包合适?
- 上海地区的同学结婚红包给多少合适?
- 关系一般的同学结婚送200红包好么?
- 初中同学结婚送多少红包
- 同学结婚送多少红包 结婚红包吉利数字一览
- 高中同学结婚送多少红包
- 小米手环5能用小爱同学吗
- 同学的雅称叫什么
- 以创业创新为话题作文
德迅网 » 一篇作文引起的争议(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