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散文作品往往写下自己精神的“乡愁”,或是抒写人间真善美的故事。任宇晔的作品却让我耳目一新,似文化散文,又不是传统的文化散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思想艺术特征:
文化的精神镜像。作者以细腻、冷峻、生动的语言打开了读者的文化情怀和想象世界。应该说其作品是用文化见证并影响世道人心,进而用文学守护着灵魂的羞涩与尊严。作者不愿对历史文化、时代生活采取旁观态度,而是用文字对历史、文化和人的精神进行深入勘探。任宇晔的作品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展现出的理想,有着比成熟作家更为纯粹、结实、锐气的一面。比如《望江南》,引入题记“久思故人,望断江南”,便娓娓道来她的江南故事:初秋的江南阳光明丽,层峦叠嶂,一位古代女子坐在那里对着桌子上的铜镜,等待与心上人相见。这是一个文化的镜像。“听书客们都散了,只剩我一人独自坐在江边,我望了望遥远的天际,不觉,已经将近黄昏,江面上再无船只,只有一江寂寞的水,默默向东流去,诉说着思念的悲凉。”这是人生悲欢离合的象征性图景,完成了人生恋情的优雅抒情。看起来是老故事,却在字里行间透出了真情。这悲凉的真情,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从《这里,与诗词相遇》一文中,也可读到她对文化精神的阐释,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上至古老瑰丽的《诗经》《楚辞》,下至鼎盛繁华的唐诗宋词,都代表着中华文化,作者从“春夏秋冬”入手来展示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突破散文的写作伦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散文是大文化散文。任宇晔的散文写作有文化散文的性质,却又突破了文化散文的局限。尽管其作品也涉足历史的后花园,也有对事物的缅怀与追思,比如这些句子:“此刻,我们的心是碎的,月是圆的,我们的离别是碎的,但友谊永远是圆的。”这些语句中抒发出生命的理想。但读其散文《春望》,显然又超越了文化散文。作者在拓展散文视野、建构文化维度上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思考,超越了简单的文化,更多关心家国的宏图、伟岸与远方的事物。如“苍凉破败的长安城。我坐在旧时的宫城边……”作者没有盲目地升华主题,而是冷静地叙述:“一转眼到了黄昏,淡金色的夕阳笼罩着这忧郁的长安城,这个昔日的鼎盛王朝似也走到了尽头。”任宇晔的文笔老道,又似精灵,沉实而能飞翔。
现实故事见真情。任宇晔不仅能借历史抒怀,而且对其经历的现实生活也有着精彩描绘。她带着一颗真挚的心,冷静洞察世界,表达出一种面对人世的通达与智慧。所以,她的文字自然,率真,纯净。比如《欣赏》:“多年以后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一个欣赏的角度看她;多年以后的我,也绝对想不到会跟她成为最要好的朋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女孩的故事,让人从中悟出美的真谛,感受到一颗纯净的心灵。《幸福的味道》中,老人与孙女的故事,让读者品味出幸福、温暖的味道。这份真情流露,正是散文写作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愉快的合作》也是一个温暖、真情的故事,看似平常的事情,却在作者笔下生花。平和、随意、自由不拘,既让人一目了然,又让人回味无穷。再如这篇让人回味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开头有穿越元素,自然地托出古代诗人杜牧,然后再把笔锋带回现实的清明节。这雨、这人、这诗、这回忆,既存在于作家内心深处,又飘荡在远方的天空。这心灵的呢喃、精神的表达,带有一种真情的印痕,完成了对生命的追问与阐释。
文章千古事,青春正当时。作者的真情表达、文化情怀、话语风度,已经凸显出文本的散文神韵。拥有写作的激情,又不乏写作的技巧,相信任宇晔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用文学守护灵魂的尊严——读任宇晔散文有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