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古今散文的差异

  读中学时,已接触《醉翁亭记》、《秋声赋》和《岳阳楼记》等古代散文了,那时最喜欢读欧阳修的文章,觉得除了行文紧凑外,还有押韵,例如《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念起来琅琅上口。

  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坛领袖,同时是大官,两本厚厚的欧阳修全集,洋洋洒洒数以千计的文章,但大多数以用为主的,例如奏章、议论文等,目的是向上司或皇帝陈述自己的一套主张。既是写给皇帝读的,就不能长篇大论了,要实而不华,所以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用字都十分考究,这是古代散文的优点。抒情性的文章较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古代士子都是多面手,诗、词、歌、赋样样皆能,要抒情大可以用这些文学载体,不必一定要用文章。

  以前读欧阳永叔的文章觉得无懈可击,但现在重读,总觉得有点局限性,例如他的《五代史宦者传论》,指出对君主而言,太监的祸害较之女色还要深重。不知道是他看不透还是不愿冒犯龙颜,其实,皇帝设立太监一职,主要还是为了女色,因为后宫那三千佳丽是皇帝的禁脔(此处指指皇家专享),用有男人之貌无男人之实的太监在后宫走动,绝对不用担心他们“偷吃”,解除了戴绿帽的威胁。另外的原因,就是大多数皇帝都是生活在深宫之中,没有生活阅历,但重大政策却由自己拍板,社情民意或大臣之间的动向,这些讯息要靠太监去收集,这是体制决定了太监不可废。

  所以,无论欧阳修如何恳切地指出太监的害处,但由宋至清的近千年间,太监依然活跃在后宫并干政,直到孙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皇帝和三宫六院没有了,太监这个行业也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人写文章,咬文嚼字可能不及古人,但思考的深刻性,对人类社会的透彻了解和科学眼光,这些都是古代散文没有的。例如余光中在《满亭星月》中写道:“这满天星斗并列在夜空,像是同一块大黑板上的斑斑白点,其实,有的是远客,有的近邻,这只是比较而言,所谓近邻,至少也在四光年以外。”现代散文就算是随意几笔,当中有时却已夹杂着许多当代的科学成果,这是古今散文的差异。(公荣,文章摘自《澳门日报》)

德迅网 » 古今散文的差异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