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脉络。
“分析作品结构”,要求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行文方式进行剖析,明确其作用。高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查分析散文的结构:一是从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入手,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二是从某个局部(如开头、结尾、过渡句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散文结构形式举例: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许地山的《落花生》则按“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开。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比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便采用了“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表现技法。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小吃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和“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现了作家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比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是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要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
(6)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
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等。
(7)环扣式结构
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等。
(8)“阳光散射式”结构
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
[题型1] 分析行文思路或线索
分析行文的思路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梳理行文的思路与分析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解题指津] 首先,从整体构思(布局谋篇)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三种层次关系:
相承
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相并
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相属
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
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
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
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
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其次,分析行文线索。
(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2)找线索
①
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变化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
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
③
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紧扣线索,或者显示线索。
(3)析作用
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
①
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
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
揭示主题。
④
使行文富于变化。
2.解题步骤
主要是“找线索,理思路,明主旨”。概括文章的思路一般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
粗读
全文
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
审读
段落
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使文章的脉络明晰。
第三步
划分
层次
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第四步
合成
段意
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答题规范:
? (1)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一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题型2] 分析语段作用
[解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1.内容角度 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2.结构角度
开头段
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
中间段
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换);④总结。
结尾段
①点明中心;②升华主题;③呼应开头;④收束全文;⑤引人深思等。
插入段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在把握住所给语段的要点后,还要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只有把这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
3.表达效果角度
若所给句子在表达上运用了一定的技巧,如句式上的整散长短、感叹疑问,修辞上的比喻拟人,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反衬等,则要考虑其表达效果。
答题规范:
二、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包括两方面的题型:一是局部概括,二是整体概括
局部概括包括层段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整体概括大多指概括全文主旨题。
[来源:Zxxk.Com]
[题型1] 局部概括
[解题指津] 1.特点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1)特点概括题“三步走”
?
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题干指向,确定回归原文筛选的方向。
?
梳理原文,确定区域,摘录题干所涉及的关键词句。
?
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2)特点概括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①直接摘录词句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作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意(层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a.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b.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容的意义(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2.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
(1)摘取法
#p#分页标题#e#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步骤:摘取→合并→舍取→整合。
(1)辨明因果关系
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2)近远结合原则
就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3)“显”“隐”结合原则
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3.因果探寻题答题思路
因题干问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组织。具体要点可引述、整合、概括等。
[题型2] 整体概括
主要包括观点、情感、特点的梳理和主旨概括两类。
#p#分页标题#e#“观点、情感、特点的梳理”题与“主旨概括”题不同,不是对全文主旨的总体概括,而是侧重于梳理全文内容,分门别类地列陈出文本(作者)有哪些观点、情感、特点。而散文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信息,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概括散文的主旨,就是对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作总体的把握。
整体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1.抓形悟神 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挖掘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写作目的等,同时注意把握文章主要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从散文的“情、志、理”入手。
概括表述时一般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章通过写什么(主要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
2.关注文本的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要对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思辨类散文,往往写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理性思考和评价。
3.关注标题、首尾句段、关键语句
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要注重体会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如何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还要掌握从不同角度或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
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重要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类语句:
1.含蓄句
运用象征等手法,意思隐晦的句子。
2.修辞句
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结构句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理解句子含意,特别要强调对所给句子进行“内外结合”地审视。
所谓“内看”,就是审视句子内部,一看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二看句中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其主谓宾是什么;是复句,其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中结构,判断句意有几层要点,确定答案语言组织的形式。
所谓“外看”,就是审视句子外部(环境):一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二看所在段落的段意、主旨,句意是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的;三看说话人,此句话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无论是谁说的,都别忘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题型1] 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对含蓄句的理解,可从三个层面思考:
1.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理解。一般说来含蓄句与文章主旨相关。把握了文本主旨之后,再从“表层意义”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义”,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获得“句外之意”。
理解含蓄句的方法:
1.联系语境,揣摩句意 这类句子由于某种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句子含意。
2.联系主旨,分析句意 揣摩语句的感情色彩,需要联系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3.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句中的关键词,再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题型2] 修辞句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都是在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明确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探求其意义、作用和目的。
解答体会修辞句的方法:
1.确定修辞手法 要明确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关键词 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3.语句“还原” 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直白语句。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答题规范:
第一步
指出修辞手法。
第二步
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分析句子的含意。
第三步
说明表达效果。
[题型3] 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理解照应句的含意,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理解结构句的方法:
1.定位置,定含意
不管理解哪一种句子,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根据句子的管辖区间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2.明方法
#p#分页标题#e#总领句常常概括段意或统率全文,理解其含意就必须从所领起的内容中去找;总结句往往放在结尾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中去找;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领起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句(段)中去找。
四、鉴赏表达技巧
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从各省市高考卷命题的切入点来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目题干中直接有“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仍是描写性的。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从考生作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度不全面,往往要点不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
1.从描写角度切入进行赏析。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赏析);调动多种感觉,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方法的妙处。
2.其他切入角度有:
(1)修辞手法(局部看修辞)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表现手法
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整篇文章赏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3)语言表达
如某段文字语言有特色,就应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需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对描写性句、段的赏析往往可从多角度切入,当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从最有把握的角度答起;还要看清问题本身,有些考题在题干中已指明答题方向,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即可。
[题型1] 鉴赏表达方式
1.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1)叙述的人称和顺序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叙述顺序
顺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2)描写
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描写。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⑤语言描写。
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内外。
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和议论
用在开头
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用在中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用在结尾
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2.解题基本思路
?
明确所适用的表达方式。
?
分析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
结合具体语句阐明表达效果。
?
注意联系全文主题。
[题型2] 鉴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则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义”后“广义”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解题指津]1.熟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
起强化语气的作用。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
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
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
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
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
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
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
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
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答题思路
?
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
?
说出具体效果。
[解题指津]
1.看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散文思路、构思的整体分析,绝少不了对线索的分析,因为线索之于散文特别重要: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揭示主题;(4)使行文富于变化。
2.看思路特点
梳理全文内容、层次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3.看文本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答题规范:
结构类
a.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c.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
d.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e.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内容类
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表达效果类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
读者角度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题型3] 鉴赏语言特色
#p#分页标题#e#鉴赏语言特点类题型,其命题角度多为局部,也有从整体上考查的。局部语言赏析题也是从词语选用(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文言语,是用成语还是引用古诗文)、句式选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修辞手法(主要角度)、语言特色四个角度切入的。不过,还有一个角度虽不常见,但须关注,即语言之美。可考虑汉字声调的平仄相间,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叠词、单音词的妙用及押韵等问题。当做到以声传情时,语言就具有了声韵美和情韵美。文章整体语言的赏析虽也从上述方面切入,但更多的是从语言风格角度,如生动形象、质朴平易等。
[解题指津]
1.审题
审题型
弄清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提示性词句。
审范围
#p#分页标题#e#所给的材料是片断、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审角度
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单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单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2.答题
要区分概念、
牢记概念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几乎是同一方向,只是在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应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考虑。如问的是“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
多角度切入
除题干明确规定赏析角度外,一般都要求从多角度切入鉴赏。如果是局部鉴赏,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在每一个角度切入后还要注意多种技巧的运用。如果是整体鉴赏,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达方式。至于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除非从整体、主要、显著的角度看确实存在,才可切入鉴赏。
重点在赏,
关键在析
分析时要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表达技巧,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二是与语言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评价主旨还是鉴赏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体会、把玩、涵泳。因此,作答之前,须对所给材料反复品读。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要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
3、赏析语言特色题的四个思考方向
文章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包括叙述人的语言和刻画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鉴赏散文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语言在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在赏析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句式方面。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来看,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
(2)从语言特点方面。从语言的整体性上来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往往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含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3)要从词语的使用方面来看。主要是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
(4)如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样要点明。
关键词
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众号后台,回复【 散文答题技巧】即可获取电子版文档,注意不要打错字哦~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之解题方法,高一到高三学生都适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