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理智的人知道,这种假设的条件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的。房地产导向的经济如香港已经走向萧条失去活力。深圳过去的十年在北上广深中属于房价上涨比较温和的,但2015这一年彻底颠覆了以往。其结果就是让在这座城里的青年失去安家的希望,让准备进城的年青人望而却步。
◆??◆??◆
请问:这个城市除了光环,还有没有危机感?
来的早一点的深圳人都会记得,02年时有一篇网贴《深圳,你被谁抛弃》,引起全社会的大讨论,连市长都加入其中。当时的焦点主要是针对深圳的一些著名的企业纷纷外扩甚至考虑把总部外迁。后来,华为和平安等纷纷出来辟谣,称会继续扎根深圳,不会做总部外迁的打算。总算平息了这一场舆论危机。
到如今,深圳的名头越来越响,以万科、招商、平安、华为和腾讯、大疆、等一批当打之年的行业佼佼者加上无数的神创板小仙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上光荣。新一代领导人上任伊始的首站造访,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先锋代表,更是让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瞬间飘飘然与“硅谷”称兄道弟起来! 随着名气直线上升的,除了是这座城市的光环,更是房价!一天一个价,日光盘夜光盘此起彼伏,二手房业主宁愿背负违法的骂名,也不惜违约加价出售。连续几个月的癫狂,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成为永远的话题。 网友@深圳阿凡提说:“2014年拿着50万首付看房没有下手,谁知2015深圳房价一天一个样,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提供首付了,两口子现在天天吵架……”
无数的年轻人愿意留在这里奉献自己青春的源动力,而过高的房价,暴涨的房价,会把这一切都破坏掉。当年轻人觉得在这里永远不可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自己永远只是个过客,在这里只是投机和炒房者的天堂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能留在这里?又有多少每天都在竞争中勉强求生的小企业因为人的原因而不得不迁到别的地方?这可是深圳过去发展壮大的根啊!如果这一切担心变成现实,深圳的未来又在哪里? 透支了未来,没有了创新创业的年青人,只有被房价折磨或者被房子套牢的年青人,深圳的明天会更好吗?
也许现在重弹“深圳,你被谁抛弃”早了点,也许深圳能够继续在大手笔大跨越的规划引导下向着东方曼哈顿的目标前进;也许只是我太蠢太笨太短视,看不到高房价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是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和企业,给深圳带来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那么,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坚守和逃离的人,都来为这座城市祈福吧!
作者:@吴钩,来源:深圳论坛(ID:szbbs-sznews),原标题《如果创业成功都比不上躺着炒房,这个社会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希望?》
延伸:
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润买不起一套房
来源:深圳经济观察
作者:悦涛
A股四成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抵不了深圳一套房。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已发布2015年报的412家上市公司,46家公司的全年净利润不足1500万元。106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全年盈利不足5500万,占上市公司总数的四成,一年利润敌不过一套“深圳湾1号”(5500万元/套)。
这是个简单粗暴的对比,但鲜明地体现了当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房价的离谱程度。
从严肃的资产估值对比来看,当然是不恰当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应该和房产的租金回报对比,而房价,应该和上市公司的市值对比。
因为房价,也就是房产的挂牌交易价格,是市场对房产的总估值。房产的净利润,就是它每年的租金,或者略小于租金,因为还没算税费和折旧。
从这个角度看,一栋房产,和一家上市公司,还是远远不可比。后者市值动辄几十亿元。
这个对比里,最亏的是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对应的是股东分红。也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一堆股东,一年下来的分红,买不了一套房子。即使大股东,也买不了N分之一的房子,这是比较悲催的现实。
简单来说:
1、上市公司盈利太差。股市基本集纳了中国最好的一批企业,除了华为、老干妈等少数死不上市的优秀企业。它们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动机。最好的技术,最大的市场、最优秀的人才,都在这些企业里。包括国企和民企。这是中国经济的悲哀。
2、房东的回报也不咋地。前几天悦涛转发了一篇过去十五年房市和股市不同阶段的估值对比。房东目前的租金回报率普遍低于2%。也就是一年的租金还不到房价总额的2%。按市盈率算是高于50倍。这个估值,比股市(20倍)还高。所以房东目前的回报率还不如股东。
3、企业的利润正在被房价侵蚀。也就是股市的利润在被房市挤压。房价对企业生产成本和员工生活成本有强传导效应,包括企业的用地、雇人甚至流通成本,最终的影响是地租侵蚀了利润,而且正在摧毁很多企业和人才的生存空间和创造力。
4、正反馈和负反馈。上一条反过来看,如果企业的经营向好,股市利润走高,是正反馈效应:房市会水涨船高。但房价走高到一定阶段,对企业经营和生产只有挤出效应。
这就是两者的不同。放水养鱼还是涸泽而渔,目前金融政策是解决不了的,要靠财税政策。这是后话,不展开。
5、股市泡沫的危害远小于房市泡沫。股市泡沫也滋生炒作和杠杆风险,但这种泡沫带动的是企业资产,主要是生产、经营,包括创业。由于是直接融资(股权),杠杆效应有限,泡沫破灭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有限。所以纳斯达克泡沫十几年前冲上天,到现在还没回到前期高点,但美国经济没受影响,还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
但楼市泡沫带动的只有银行杠杆。注意这里说的是价格泡沫。建材产业链和价格高低无关。价格过高时挤压的是社会整体创造力,是生产回报率。而且由于是间接融资(贷款),杠杆效应远大于股市,泡沫破灭时的破坏力也远超过股市。日本和美国都可为例。
6、国家去年控制股市泡沫,也不是针对股市泡沫本身,而是股市后面的配资融资杠杆,又是跟银行和影子银行有关。对股市本身的泡沫,只要局限在股权层面,每个国家都不会太在意,因为知道可控。包括现阶段的众筹,没有那么可怕。所以国家不会干预。
其实相比楼市的杠杆率,去年的股市也是远远不及的。一个是长期融资、高杠杆,一个是短期融资,低杠杆。
7、国家必须关注企业利润了。企业没有回报,资金只会去投机。
3年前本届政府就提出修渠引水,把资金引到实体经济。最后关头总成为大水漫灌。流向的永远是资产炒作环节。
所谓资产炒作,就是资金的着眼点不是资产本身的经营和盈利、分红,而是资产价格的变化。从价格变动中寻求利润而不是从经营中寻求回报,是最大的不同。楼市同理。
这么搞下去,企业的土地、人力和资金成本将一路走高,利润不断被挤压。全社会的心态也越来越取向于短期投机炒作。再看看庞大的债务,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后果是什么。
不能再迷恋货币药丸,当前政府应调用一切手段,解决企业问题,而不是保资产价格。卢麒元提出的方案是给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课税,抑制投机,扶持实体,至少方向是对的。
— END —
中国经营报
1985年1月5日创刊
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商业财经报纸
30年来与中国企业同步成长
对话商业领袖 传播商业理想 服务商业人群
中经自媒体微联盟覆盖
财经、金融、招商、汽车、TMT、奢侈品、旅行、航空、房地产等多领域
近200名一线资深记者
第一时间发布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让我们与中国商业共同成长!
微信:chinabusinessjournal
微博:@中国经营报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