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募“大腕”纷纷着手回流公募:是牌照诱惑、股权激励还是创业热情?)
马云曾说,“大部分公司在失去创始人文化以后,会迅速衰落蜕变成一家平庸的商业公司。”
在如今的资管行业里,这句话正在得到正反两方面的验证。不少私募机构的创始人和核心人才开始脱离私募行业着手回到公募创业。他们或加盟新设基金公司,或已成为申领公募牌照团队的一员。
“私奔公”由此成为2018年子资管行业的一道风景线。
公募频现自然人股东
近年来,在行业监管机构的推动下,公募基金公司的发起人越来越多元化,尤其引人关注的是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
去年8月,合煦智远基金(原青松基金)正式获证监会批复,且于上月底发出了第一个基金。华尔街见闻留意到,这是自汇安、凯石、鹏扬、博道、东方阿尔法等基金公司之后,又一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并主要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据悉,合煦智远汇集了华夏、银华、博时和鹏华等基金的前高管,5位股东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5年。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他们其中不少人拥有私募机构的从业历史。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行业,其行业特征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对员工专业能力的倚重,上述专业人士回流恰恰是基金公司人才竞争的一个结果。
自然人股东会成趋势?
那专业个人持股是否会成为公募基金发展的大趋势,业内人士直言:趋势是有,但不会占主导地位。
一名深圳的私募掌门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全自然人持股的公募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新设的,一种是私募转公募的。对于新设的全自然人持股公募,以后可能还会增加。但基于基金牌照仍是管制状态,自然人持股还不会那么快成为大趋势。”
另有投行人士认为,专业个人股东持股公募基金的现象日后会有所增加,但是由大的机构背书仍然是主导,因此自然人持股会成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但不会占主导的地位。
行业趋势值得留意
同样值得留意的是,不少“私奔公"人士本身亦有公募的从业经验,他们通常都经历了“公募——私募——公募”的人生轨迹。
合煦智远基金的阵容不乏私募前高管影子:总经理赵新宇曾任高毅资产副总经理;研究总监朱伟东历任泰康资产银行业研究员、策略研究员、大金融研究组长、高瓴资本高级研究经理,雪湖资本投资总监;股票投资总监陈嘉平曾任上海擎松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及投资总监。
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点回归公募?
合煦智远董事长郑旭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从整个公募行业的历史来看,我们还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国外欧美成熟市场的公募行业及国内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有理由相信公募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很看好公募行业的前景。”
此外,北京的一名正在申请公募牌照的百亿级私募相关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之所以想回公募是因为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能力强,且受众人群更多。
华南某财富管理机构相关人士则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经营私募基金只有金字塔顶尖的部分公司能得做得很好,而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公司业绩只能是一般。于公募基金而言,无论是处于金字塔顶尖、中端和偏下端的公司都不会太差。现在整个私募市场生存都比较艰难,若在私募积累的时间久的公司再回去公募会丢掉很多东西,所以一般选择回归公募的私募小公司。”
事实上,2015年底开始,鹏扬基金、博道投资、朱雀投资等大型私募都在申请公募牌照。目前仅有鹏扬基金、博道拿到公募牌照,而重阳投资则在2017年4月选择放弃,朱雀至今仍在申请流程中。
该名业内人士续称,现在私募难募集资金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情绪比较低迷,更多的投资者在这段时间选择观望,但这种情况不是一种常态。在未来市场好转的情况下,人才双向流动会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