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匠才”稀缺电影教育立志打造国际型、复合型、工匠型人才

“匠才”稀缺电影教育立志打造国际型、复合型、工匠型人才

12月13日,国际电影教育论坛于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在三亚举办。(中国网郑成琼摄)

中国网12月13日讯(记者郑成琼)面对电影产业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电影媒介的多样化和数字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环境下,作为电影产业发展“芯片”的电影教育该何去何从?

12月13日,国际电影教育论坛于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在三亚举办,聚焦电影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与会专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电影教育亟需打造国际型、复合型、工匠型人才,此外,还应夯实文化基因,特别是提升民族文化自觉。

尽管中国正在进行电影管理体系改革及税收整治,谈到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依旧乐观。他指出,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蓬勃繁荣、多元发展时期。2018年,中国拿到“龙标”的电影有890多部,网络电影产量高达2000多部,国内电影票房预计超过600亿元,今年或明年中国票房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票房第一。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中国的电影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最新数字表明,今年共有425所大学招收广义的影视专业本科生。同时,中国电影教育仍存在供需不匹配、与欧美等影视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存在差距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在论坛上表示,过去我们只为电影厂单一的工种培养人才,国际型、复合型和工匠型人才欠缺。关于工匠型人才,他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部电影拍摄期间,中国电影制片方需要为电影中八根罗马柱刷油漆,就请司机、保镖来刷,过程中发现漆出来的八根罗马柱正常看不出问题,一进摄影棚面目全非,最后只能到美国好莱坞专门请来几位油漆工。“我们中国竟然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这就是工匠型人才。”胡智锋说。

胡智锋还指出,过去中国电影教育更关注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在电影内涵不断扩大的今天,电影教育必须夯实更深厚的文化基因。“特别是民族文化,包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文化都需要灌注到电影教育当中。”

提及电影与民族文化,泰国工商大学国际管理学院院长、亚太电影研究院院长顾皓(Howell Gu)说:“在电影创作中,民族文化资源始终是各个国家所独具的核心资源,是文化身份中最稳定的一个部分。”

论坛上,美国艺术大学副校长迪瓦卡尔·甘地(Diwakar Gandhi)、澳大利亚国家广播与电影学院教务长伊恩·朗(Ian Lang)以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也就中外电影教育差异和各国的电影教育经验等问题发表观点。

1   2   3   4   5   6   7   8   >  

  1. 青春励志电影《迷雾骄阳》开机发布会在惠安中学举行
  2. 来看印度“宝藏”电影 感受励志上进的燃情
  3. 印度宝莱坞女星拉妮·慕克吉:期待参演中印合拍电影|绍兴网
  4. 电影《大微商》向时代创业者致敬 1月9日上映
  5. 国翠小学心理健康周--观看心理励志电影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