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欣而言,潘石屹是个“说话很具原创性”的男人。而潘石屹曾感慨,是张欣让自己取得了今天这些成就。这个影响了潘石屹的女人,曾经从香港的一名女工成长为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从投资银行到“房地产界的女王”,人生经历颇为跌宕。
在遇到潘石屹以前,张欣的人生几乎处于飘摇改变的状态。“小时候是无法想象以后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多年以后,在接受《鲁豫有约》的专访时她如此感叹。
1979年,14岁的张欣岁父母移居香港,囿于生活艰难,她不得不在香港一家小工厂里做计时工人。这一段本该挥洒青春、不断奋斗的日子被张欣形容为“没有思想的机械式生活”。那时最简单的期待就是,工资能从每月八九百元挣到1000元。
当工资达到1000元的时候,机械式的生活因张欣有了新的想法而开始改变,她向往写字楼里小白领的生活,于是开始通过读夜校的方式来为自己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顺利成为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兼财务。
后来,朋友的一句“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又点燃了她心中出国深造的热情,带着5年打工攒下来的3千英镑,一口炒菜锅、一本英汉字典,张欣只身前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学习经济学。
1992年,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张欣加盟华尔街,成为一名年轻的分析员,先后在投行高盛和旅行家集团任职,负责中国直接投资项目。
华尔街一直是无数精英人士梦寐以求的工作高地,对张欣则不同,她十分厌弃这里的“铜臭味”,颠倒的价值观令她迫切想要回国发展。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和张欣在英国是同学,他向张欣推荐了国内一家叫做“万通”的公司。
当张维迎将万通的“宣言书”——《披荆斩棘共赴未来》交到张欣手中时,拜读后,激动万分的她迫不及待想要跟“万通六君子”见面,尤其是作为撰写者,同时也是作为万通经营者之一的潘石屹。
他们这场相见恨晚的相见,也带来了随后中国房地产的一次次“震动”。
带领SOHO转型
在SOHO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张欣先后带领SOHO中国转型商业地产,后又成功从销售向租赁转型,使SOHO中国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商业地产似乎已经走出了黄金时代,各地屡屡出现商铺关门、新开商场没有足够商户入驻等现象。相比以往的高增长态势,更像是一个盛极而衰的信号,市场情绪悲观。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SOHO中国又在北京正式推出了已经竣工的商业地产项目望京SOHO。“在商业地产普遍不乐观的情况下,资金需求办公楼在北京十分紧俏,传统零售收到冲击,北京上海的写字楼需求还是十分旺盛,作为中国最大的甲级开发商,集中在北京、上海。”接受媒体的专访时,张欣的自信一如既往。
这种自信,是她基于对形势的把握和判断,她甚至认为这是她的一个重要技能。“记得1995年,我们刚开始在这个行业里的时候,政策没有那么多,这些年来,房地产已经变成一个大资金行业,政策的波动也非常大。房地产商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否解读政策,准确地预测形势。实际上,每一个企业自己的选择都是跟我们怎么解读这个政策和预测政策是有直接关系的。”面对镜头的张欣侃侃而谈。
似乎她更注重、也更擅长和媒体打交道,而这也是她和丈夫潘石屹“分工”的内容之一。她上过《彭博市场》周刊的封面,她甚至把很多受访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2010年10月,张欣应邀在好莱坞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中客串一个中国企业集团的女谈判代表。虽然只是一个场景,两句台词,她却在微博上发了好几条微博,先后预告了好几次。
马拉松“狂人”
如今,几乎接管了SOHO所有部门的张欣,工作之余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她每周都要跑两三次。但如今的张欣显然并不是很满意,她曾在接受专访时说,很后悔自己没有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跑步,“如果早点开始跑步的话,人的整体体质、体力都会不一样。因为跑步会将一个人一下子带到一个屏蔽的状态。”
张欣的微博显示,她几乎疯狂跑遍了全世界的马拉松项目,还经常和潘石屹一起互动。2015年4月13日,50岁的张欣和潘石屹一起参加了巴黎的马拉松,这也是他们二人共同跑下的第一个马拉松。最后冲刺时,两人不约而同拉起手冲过终点。
潘石屹坦言:“42公里跑下来,我们都特别激动,因为太不容易了。一起度过这个艰难的过程后,我感觉两个人的情感都有了很大的升华。”
在不断奔跑的过程中,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潘石屹在张欣身边扮演的陪伴角色令外界瞩目,关于他们夫妻二人所扮演的角色、两人究竟是不是中国企业界的“黄金夫妻档”的问题,外界也曾有过不少评价。而张欣曾对《中国企业家》说,“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人。男人和女人就像一只鸟的一对翅膀,少了哪个都不行。”
而潘石屹的表达更简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