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书中所列的疑案或换一种说法,类似“哥德巴哈的猜想”,都有前人探赜索隐、穷深致远的痕迹,也有后来者的释疑,都为今后好学深思者承继前人的研究作了铺垫。诚如上海社联名誉主席罗竹风同志所说的:《千古之谜》,“把广大读者领到学术研究的十字路口和新天地,由好奇而探索,从新的起点出发再进行更深的研究。”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书是多作者撰写的,但施宣圆等主编注意了所写内容的知识面、段落安排的合理性、陈述文字的通俗度、疑案设置的巧妙点,使人拿到此书就想读,并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油然而生,往往开动脑筋,对其中某个疑案跃跃欲试,到了不能自己的地步。这也正是此书不同凡响的地方。书中每个疑案均无人为定见束缚读者的思路,也无终极的宣判堵塞读者的研究,只有探索者留下的思索痕迹。每个试图“补苴罅漏,张皇幽吵”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在聆听良师的指点,或是在与益友切磋,然后可让智慧的常青藤再向上攀援,令胆识的向阳花吸取更多的阳光。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过:“一个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从《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续)》中,读者将结识无数这样的人,并使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这种既讲耕耘,又促收获的做法,不啻将此书的品位在无形中提得更高。
处在市场经济开始形成中的中国,我深深地感到,人间要好书,并欣然认为《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续)》就是一本提倡开创性思维的好书。我十分乐意地接受了施宣圆的盛情邀请,写了此篇小文。我认为《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续)》比之于提婆投入龙树钵水中小针所提倡的追求更为现实,更加实用,也更见智慧和胆识。它将培养出中国的哥白尼、达尔文、爱因斯坦,并使中国文化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更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