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腾腾的口号往往是学生自己喊出的
“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大楼”……高考前夕,广西一所中学的高考标语在网络上走红,不少网友评价这些“励志”标语“太虐心”。
事实上,大多数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室里或走廊边都悬挂着高考励志标语。可近些年,一些学校的高考标语里频频出现了“头破血流”、“往死里学”等更为偏激的表述,让这些“红底黄字”显得愈发“血腥”。
“有的口号实在让人不堪忍受。”西部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张鸿告诉记者,尽管自己非常反感这种“逼上梁山”的形式,可现在,标语已经成为一种“高考班级文化”,不仅要喊得响亮,还得出新出彩儿,各班级之间暗中互相较劲PK,“语不惊人死不休”。
让张鸿更为担心的是,原本生理和心理压力就迫切需要减轻的学生们,在这种“疯狂”标语的“刺激”下,真的能“死扛”住吗?
是什么让励志标语“疯狂”起来
今年3月,高考倒计时100天时,按照“常规”,张鸿所在学校的高三各班级开始“晒”出本班的冲刺横幅。
原本,张鸿给学生们选择了“砥砺前行,天道酬勤”的标语。之所以选择这条标语,是因为她并不想把“另类”的口号挂在黑板之上,“有些不人道”。
可意外的是,学生们却给出“太老套”的评价。班长王恒把班委选出的口号摆在张鸿面前时,她实在有些“无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今天北大在梦里,明天梦在北大里”……
王恒说,虽然确实觉得这些口号有些“杀气腾腾”,但各班级之间暗中都会“比”, “士气”不能弱,所以只好把口号喊得更直白、更响亮一点,“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已经没人会用了……”
在昆明,一所市级中学里有这样一栋特别的楼:本来是嫩黄色的建筑,但从今年3月开始,被披上了一层红色的“霞衣”,在整个学校淡色系的建筑中格外显眼。
在这里上课的,正是这所中学的高三学生。
教学楼有五层,一层楼有4个班,每个班门口的走廊阳台处都拴着一条往下垂的红底黄字的条幅。一眼数去,这栋楼一共挂了11条条幅。“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我拼命,我怕谁”、“瞄准211,冲击985”、“高三(1)班,只上一本”……
据记者了解,这所中学在去年高考时一本录取率在云南省算高的。
王丽就在这所中学,她们班打出了“高三(1)班,只上一本”的口号。王丽说,受去年高考成绩的影响,近1年来,大家学习热情“高涨”,“这些标语就是最好的体现”。
王丽记得,标语是今年3月初开始出现的,一开始只有一两个班级挂出。后来各班争相效仿,一个月内就把整栋楼挂满了,老师并没有反对,只是把关了内容。
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实话,没有压力是假的,但是这至少表明了大家的一种态度,不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怎么绝地反击?”
在她看来,去年高考,学校成绩好大家都得奖,考上北大、清华的同学每人20万元,考上211、985高校的同学多的能有5万元,他们的班主任、科任老师也都受到了表彰,“高兴之余压力也倍增。老师每天都在给我们说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有多好多好,我们想证明,我们也可以。”
对此,张鸿说,虽然现在除了高考,学生有较多选择,可毕竟“参加高考、考上重点”是最安稳、最妥当的一条路,风气还在“威逼”学生。不仅学校与学校之间比,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比得更厉害。
在高三这栋教学楼里,不只贴着疯狂标语
3年前,王学敏从山东一个小县城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现在,她的弟弟正在3年前自己读书的高中参加高考。3年过去了,在这所中学里, “提高一分,干倒千人”的疯狂标语没有改变,依旧高高挂在墙上。
“如今,我再回头来看这些疯狂标语,其实会觉得很可笑、甚至是荒谬的。但是当时处于那样一种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它真的是一种特殊的产物。你不会觉得它奇怪,因为我们在当时都是‘奇怪’的。疯狂标语无论是对于我这个过来人,还是对于如今的当事人我弟来说,都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背负了太多。”王学敏说。
王学敏告诉记者,在她所就读的高中,每间教室都贴着这样的疯狂标语。到了高三,老师也开始像“每日点卯”一样,天天将这些话在你耳边念叨。“虽然这真的很像洗脑,但在当时大环境下,真的不算什么。”
3年前,王学敏和同学在学校的百日高考誓师大会上疯狂地喊叫,喊出自己心仪学校的名字;他们将自己理想学府的校名打印出来,贴在课桌上一遍一遍地看;他们会把“就算冲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这些话写满整个课桌、每一本课本;很多同学对自己苛刻到每天吃饭上厕所只给10分钟的时间。
每天、每周、每月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做题、做卷子、考试、排名。
“不苦,但是麻木。”王学敏说,“当时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你们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考好就可以了。”
王丽说:“在高三这栋教学楼里,远远不只贴着疯狂标语。”
高三需要紧张感,但过多刺激让学生麻木
今年,在宁夏某中学百日高考誓师大会后,各班级拉起了“疯狂”标语。一个月后,学生们称标语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太大,联名向班主任反映把标语撤掉。
王丽所在中学的年级主任张老师表示,一是因为这是同学们主动拉的,这些话对他们有激励作用;二是学校经过了解后得知大部分班级是为了缓解压力图好玩儿,“学校和老师在权衡了内容之后,给了标语通行证”。
张主任说,高考上线率、一本率是很现实的,“每年的数字就放那儿,半点水分没有”。升学率和一本上线率提不上去,政府对我们教学的投入少了,老师的工资水平低,没有教学激情,长此以往就是死循环。所以,学校也不得不抓学生。
“这些压力最后都落在学生身上,本就脆弱、紧张的心理一次次雪上加霜,最可怕的是,这会让学生麻木的!”张鸿说。
在张鸿看来,虽然有些学校称喊口号是学生主动的行为,但事实上是受学校各方面评价的刺激。标语虽然有激发学生作最后冲刺的作用,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夸张语言已经扭曲了意义本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疯狂标语的出现有四个原因:一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名校,学生压力不减反增。其次,教育等级化严重,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向少数学校集中。第三,舆论对高考不恰当的关注,是在消费高考。第四,地方政府把高考当成最重要政绩,本是平常的考试被地方政府三番五次的布置、检查、落实搞得很严重,不合理的高考奖励制度也营造出一种不合理的教学氛围。